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孜别克纳姆纳学校

乌孜别克纳姆纳学校

解放前伊犁乌孜别克族学校名。初创于18世纪70年代末,原为乌孜别克清真寺宗教学校,初仅能招收学生40—50名。20世纪初,规模扩大,教学内容逐步向现代化过渡。30年代时发展成为正规制小学,改名为“鲁西特亚”,意为“寻求出路者”。置有乌孜别克语、数学、历史、文学、体育等课程。不久,在乌孜别克族群众赞助下,进一步扩建教室,将平房改成两层楼房,置10个班级。有乌孜别克、维吾尔、塔塔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回等族学生300余人,还为部分孤儿提供免费上学,并增设自然、诗歌创作、手工、书法、绘画等课程。校内设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因教育质量高,管理完善,更名为“纳姆纳”,意为“榜样”。40年代学校发展至15个班级,学生达到450人。许多著名乌孜别克族学者大都出自该校,是一所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学校。

猜你喜欢

  • 燕然馆

    北魏在都城洛阳专门接待北方诸族归附者之所。为四馆之一。馆因地而名,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在漠北,故以此称之。位于洛阳宣阳门外永桥南,御道东。凡北方诸族归附者,处于该馆,3年后赐宅归德里。正光元年(5

  • 马伊黑呀

    ?—1928中国伊斯兰教高赵门宦创始人。甘肃积石山保安族地区高赵家人。保安族。出身农民兼小商人。1920年到大河滩学经,不久声称业成,返乡,创立以自己籍贯高赵家为名的门宦,并接纳高赵家和李家两村多数保

  • 合鲁隐

    见“萧合卓”(1993页)。

  • 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

    书名。俄国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著。1906年圣彼得堡版。该书是作者在新疆俄国领事馆工作时所收集情报编纂而成。全书41章,23万余字。书中对新疆山川、河湖、自然景观、民族变迁和习俗、城村生活、工农业生

  • 辅教王

    明朝授予乌思藏思达藏地方(今西藏吉隆一带)政教首领的封号。成祖初,明廷命僧人智光赍诏入藏宣谕当地首领,并赐以银币。永乐十一年(1413),封其僧人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诰命,彩币。南渴烈思巴属萨迦派,

  • 嗢禄登里逻汨没密施合俱录毗伽怀建可汗

    参见“庞特勤”(1498页)。

  • 四子部落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哈撒儿)十五世孙诺颜泰有四子:僧格、索诺木、鄂木布、伊尔札布,初游牧于呼伦贝尔,称阿噜蒙古。后迁阴山之北,分牧而处,以后遂称四子部落。后金天聪四年(1630),归后金

  • 嘉木样呼图克图一世

    见“嘉木样谢贝多吉”(2432页)。

  • 乐安郡王

    辽封爵。开泰五年(1016)五月(一作十月),圣宗弟秦晋国王耶律隆庆次子遂哥受封。

  • 和尔朔齐哈萨尔

    见“虎喇哈赤”(13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