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兰木伦河

乌兰木伦河

①青海大通河上游的蒙古语名称。意为“红河”。《清史稿·地理志·青海和硕特部》载:“大通河源出青海西北阿木尼尼库山南诺尔,东南流,曰乌兰木伦河”。汉魏以前为古羌族居住区。两晋、隋、唐时期为吐谷浑居牧地,其后为吐蕃控制。明代,撒里畏兀儿族(今裕固族)入居该地。嘉靖二十二年(1543),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兵入青海,在该河的巴彦尼库地方败撒里畏兀儿部落,强征贡赋,俺答汗亦在战斗中负伤。三十七年(1558),俺答汗再次入青海,败畏兀特及撒里畏兀儿部落,并留其子丙兔居青海,该地区遂被青海土默特分部控制。崇祯五年(1632),喀尔喀蒙古领主朝克图台吉(却图汗)入青海,占领该地。十年(1637),固始汗率和硕特部入青海,擒杀却图汗,该地区遂成为和硕特部的居牧区。今设海北藏族自治州。 ②陕西窟野河上游的蒙古语名称。意为“红河”。宋、元、明时期汉文史籍称作屈野川,清代称紫河。当地蒙古族一直称之为乌兰木伦。源出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流,经神木,注入黄河。明正统(1436—1449)以前,在明朝辖区内。“土木事变”后,一度为瓦剌也先占据。成化六年(1470),西蒙古野乜克力部的霤加思兰、亦思马因、亦不剌等入居该地。明朝将防线内移,沿神木至榆林一线修筑长城,河套地区处于东蒙古右翼控制之下。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败亦不剌等,将该地区封予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作为鄂尔多斯万户的世袭领地。明末被后金征服,入清朝版图,属伊克昭盟。今其上游属内蒙古伊克昭盟,下游属陕西省神木县。

猜你喜欢

  • 人头桩

    即“焦”(2250页)。

  • 鼎罗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中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的官名。一译作丁卢。如史载宋庆历五年(1045)闰五月,西夏派遣使臣鼎罗威明叶云等赴宋朝谢册名。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乌拉部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又作兀拉、兀剌,满语意为“江”。因分布于乌拉河畔,故名。源同※哈达部首领,纳喇氏(一说原为完颜氏)。世居忽喇温江(今呼兰河)一带。始祖纳齐布禄南徙辉发、乌拉部间启尔撒河源

  • 不入八分辅国公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十等之称。乾隆十三年(1748),从辅国公一爵内分出,始正式立此爵名。前辅国公一爵,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分,入八分辅国公以位列十四等封爵中第八;不入八分辅国公则位列第十。崇德以

  • 昭慈寺

    召庙名。亦名喇嘛苏庙,又称强木恩林寺。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东哈达英格嘎查。清康熙四十年(1701)兴建,清廷赐名“昭慈寺”,庙宇为藏式建筑。寺内有铜佛1040尊,《甘珠尔经》一部。民国二十四

  • 靠罗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沧源佤族地区寨与寨之间借地耕种所付的地租。各个村寨都有严格的地界,若某一村寨需要向另一村寨借地(寨公地)耕种时,由借地村寨头人向对方头人提出,并送上若干腊条、茶叶等礼物,得到允许后

  • 客列木臣

    即“客儿木真”(1752页)。

  • 斡卓尔巴尔汗

    即“霍卓尔巴尔肯”(2549页)。

  • 奥娄河

    古水名。今一般认为即今牡丹江(旧说为牡丹江上游之勒福成河,或说鄂穆和罗河,亦说辽宁铁岭县南60里之懿路河)。“奥娄”,一说是靺鞨语,指称忽汗河(今牡丹江在隋唐时的名称)。史记迁居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市)

  • 巴颜恩克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蒙克特穆尔同族台吉。乾隆十八年(1753),随“三车凌”内迁。翌年,从蒙克特穆尔、巴济等潜逃准噶尔,游牧于塔本集赛(今新疆塔城、裕民、博罗、额敏等县地)地区。后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