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斗寺

丹斗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化隆县小积石山中。寺周石壁高耸,佛殿建于峭壁之中,或于悬崖下,或依天然岩洞,别具一格。据载,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灭佛,于曲卧山修行之藏饶赛、肴格迥、玛释迦牟尼3人逃至青海,居于此,收喇勤贡巴饶赛为徒。喇勤成名后,于此寺建道场,招徒弘法,晚年,卫藏卢梅·崖臣喜饶等10弟子从其出家授戒,后返藏,佛教再度复兴。故该寺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在其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后世各教派均视此寺为圣地,前往朝拜,或长住修持。寺内有阿尼鲁加殿、热朵帕殿、比丘阿吉达修行殿、三世达赖修行殿,“三贤哲”及喇勤修行殿、释迦殿、大经堂、才旦夏茸拉章、叶东佛塔及僧舍等约200余间,该寺宗教法事有祈愿法会、主神供养会、五月修供法令、夏季学经期会、八月胜乐供养法会、宗喀巴圆寂日之五供法会等。

猜你喜欢

  • 信勤

    清末大臣。字怀民。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以荫生累迁至浙江布政使,署巡抚。光绪三十四年(1908),代贻谷为绥远城将军。思有所建树,能尊重知识人才,按规定督办垦务,未成而罢。辛亥革命(1911)后,久

  • 台湾抚垦总局

    清光绪朝在台湾设置的负责抚垦事务机构。光绪十二年(1886),台湾巡抚刘铭传为加速台湾的开发与建设及进一步招抚居于内山的高山族,促进其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加强台湾海防而奏请设置。由巡抚兼任总局大臣,以在

  • 答几

    广西大苗山地区部分苗族的自称。详见“苗族”(1335页)。

  • 移剌塔不也

    ?—1219金朝末期将领。契丹族。东北路猛安人。章宗明昌元年(1190),累官西上閤门使。翌年,袭父谋克。泰和(1201—1208)年间,率兵伐宋,建功,遥授同知庆州事,权迪列乣详稳(将军)。历西北路

  • 柳湿

    见“柳实”(1575页)。

  • 寨公田

    傣语称“纳曼”。农民称之为“纳曼当来”,意即“寨内大家的田”。指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下为村社集体占有的土地。时村社之间有严格的地界;与村社成员一起生活而不脱离村社的人,均可平均分得一份土地使用

  • 布延巴图尔鸿台吉

    ?—1573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首领。汉文史籍作把都儿黄台吉。孛儿只斤氏。※吉能(诺延达喇)长子。驻牧于陕西榆林塞外,常入扰明陕、甘、青地区。隆庆五年(1571),俺答汗与明朝议和后,受明封指挥佥事

  • 梭磨土司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梭磨”,藏语“广大土地”之意。始祖原为杂谷土目。雍正元年(1723),以随军征战有功,赐长官司印。乾隆十五年(1750),改安抚司,三十六年(1771)

  • 㑽郎让

    部分彝族的自称。亦作他鲁、他留。他称㑽郎族。原为所属村寨名,后以之为本支名。主要居住在云南省丽江等地。详见“彝族”(2594页)。

  • 彭儒猛

    ?—1027宋代下溪州土官。土家族。彭文勇长子。嗣为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景德二年(1005),辰州“诸蛮”进攻下溪州,被其击走,并擒献酋首。获赐锦袍、银带。自陈母老,愿被恩典。诏特加邑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