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教文化学会
近代回族文化学术团体。1938年冬,由白寿彝、杨敬之、谢征波等人发起,在广西省桂林市成立。以阐扬伊斯兰教文化,翻译或介绍伊斯兰教著作为宗旨。会员20余人,多为著名回族学者和阿訇。1941年改名为“伊斯兰文化学会”。曾出版伊斯兰文化丛书,如杨敬之的《日本的回教政策》(1943年)、白寿彝的《咸同滇变见闻录》(1945年)等10余种。又曾分别在一些大学开设伊斯兰文化讲座。对中国伊斯兰教文化事业和学术研究做出贡献。
近代回族文化学术团体。1938年冬,由白寿彝、杨敬之、谢征波等人发起,在广西省桂林市成立。以阐扬伊斯兰教文化,翻译或介绍伊斯兰教著作为宗旨。会员20余人,多为著名回族学者和阿訇。1941年改名为“伊斯兰文化学会”。曾出版伊斯兰文化丛书,如杨敬之的《日本的回教政策》(1943年)、白寿彝的《咸同滇变见闻录》(1945年)等10余种。又曾分别在一些大学开设伊斯兰文化讲座。对中国伊斯兰教文化事业和学术研究做出贡献。
即“大檀”(78页)。
书名。清代余庆远撰。1卷。作者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随兄游宦至云南丽江府维西厅(今维西县),以亲身目睹或采访并记成书,内容包括:气候、道路、夷人、物器4类。其中涉及纳西、藏、白、普米、傈僳、怒等
见“元朗”(229页)。
见“广惠寺”(132页)。
见“速平江卫”(1841页)。
海藻名。唐代渤海国区内的著名特产之一,为时俗所贵。盛产于南京南海府(今朝鲜咸镜南、北道一带)。史载叶如手大,紫赤色(一说黄黑色),与海带同类,比海带细(一说即海带),“绳把索之如卷麻”。既可食用,亦可
汉代匈奴地区湖名。又称瀚海、上海。前苏联贝加尔湖。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汉使郭吉被匈奴扣留,囚于此。天汉元年(前100),汉使中郎将苏武,亦被匈奴扣留,徙此地。前后长达19年,始被释归。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真教寺”,俗称“礼拜寺”。寺址在福建省福州市南兜门。乃福州现存唯一的清真寺。相传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实创建于元代或元代以前。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修,二十八年(154
见“别里沙”(1069页)。
清代封爵统称。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和辅国公6等。原为对满洲贵族的专用封号。后亦用以封赠某些民族上层人物,有宗室、蒙古、回部(维吾尔)、唐古特(藏族)王公之分。宗室王公又称八旗王公,皆冠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