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王朝与西域诸国经济交流的贸易通路。简称丝路。据史籍载,远在张骞通西域前,中国内地丝绸,即循此通道远销国外。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张骞自西域返归后,横贯亚洲的丝绸贸易通道自是进一步发展。不仅仅通西域使者“相望于道”,波斯、印度、阿拉伯以及东罗马帝国东来中国的使者和商人,亦络绎不绝。匈奴败走后,汉政府为保障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先后于河西走廊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及西域使者校尉、西域都护,以保护此路的畅通。自是,经魏、晋、隋、唐、宋、元、明各朝,其间虽曾因战争、时局变迁而有所间断,但直至明代海上航运繁荣之前,仍一直是联结中西的陆上纽带。初分南、北二道:南道自阳关出发,沿昆仑山北麓,经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精绝(今民丰县北)、扜弥(今于田东)、于阗(今和田南)、莎车等地,越帕米尔高原,抵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中部)、安息(今伊朗境内);北道出玉门关,经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西)、焉耆(今焉耆西南)、乌垒(今轮台东境)、龟兹(今库车)、姑墨(今温宿)、疏勒(今喀什),越葱岭,直至地中海东岸地区。隋唐时(一说东汉),又出现一条沿天山北路行走的新北道:自敦煌出玉门关,经伊吾(今哈密西)、蒲类海(今巴里坤湖)、车师后王庭(准噶尔盆地东南),渡伊犁河、楚河、过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附近),抵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北道出现后,原有老北道称中路。通过上述道路,古代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互相联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中国的绸缎、漆器、造纸及印刷术、火药、指南车、冶铁技术、水利灌溉技术、养蚕织绢技术等逐渐西传,天文学、医药学、文学、音乐、绘画艺术等也相继为各国融化吸收。而波斯、印度、阿拉伯以及东罗马各国的宗教、音乐、舞蹈、各种手工业制品、植物新品种也不断输入中国,予中国封建经济、文化以巨大影响。唐代为中西贸易文化交流盛世,至今在河西走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仍有许多记录当年往来盛况的文化古迹。如敦煌石窟、克孜尔千佛洞、库车县库木吐拉千佛洞等,都是这些胜迹中举世瞩目的灿烂明珠。除以上三条道路外,还有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

猜你喜欢

  • 拔都鲁

    蒙古语音译,意为“勇士”。又译拔突、拔都、霸都、霸都鲁、把阿秃儿、八都鲁。“霸都,华言敢勇之士”(《元史》卷162)。蒙古人以其作为贵族尊号,或赏赐征战有功将士,以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成吉思汗九世祖

  •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清代新疆南八城军政长官。又称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乾隆二十四年( 1759)置。初驻叶尔羌(今莎车)。二十六年(1761)移驻喀什噶尔(今喀什)。综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阿克苏、乌什、库

  • 聂苏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名。亦作涅苏。彝语音译,意为“红色的人”。他称为红彝、罗武。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易门、武定、云龙、双柏、石屏、墨江、峨山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溪处甸长官司

    元明哈尼族土司。旧为七溪、溪处甸部。元初归附后,合思他(陀)、伴溪、七溪三部立斡泥路。后为溪处甸副万户。明初改为长官司。据正德《云南志》卷四载,该司旧七溪、溪处甸部,本部,后头人官桂兄弟分为3部,溪处

  • 博尔晋

    ?—1627后金大臣。满族。完颜氏。祖居完颜地方(今吉林省通化市西南)。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初期,率众来归,封牛录额真(汉译佐领),隶镶红旗满洲。侍卫努尔哈赤左右。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哈达

  • 末振将

    ?—前12或前11西汉时乌孙小昆弥(王)。※乌就屠孙,※安日弟。成帝鸿嘉四年(前17),兄安日为降民所杀,诸翎侯大乱,汉遣故金城太守段会宗为中郎将,安辑乌孙,立之为小昆弥。时大昆弥雌栗靡强,诸翎侯畏服

  • 破腹取脏

    即“掏心式宰牲”(2038页)。

  • 青海楚琥尔汗

    见“朝克图台吉”(2175页)。

  • 普麦丹比多吉

    约1842—?清代德尔格忒土司。又名罗追彭措,俗称甲格马。藏族。丹策多吉泽仁南结土司子。咸丰二年(1852),继土司位,后封为宣慰使。同治元年(1862),瞻对首领工布朗结占领其地,夺土司权,与母被囚

  • 伯德部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伯德部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闸撒。又,天祚帝※永昌宫下一※抹里名“勃得本”,疑与此为同一语词。※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