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襄王
即“东川王”(509页)。
即“东川王”(509页)。
阿力麻里地区哈剌鲁(葛逻禄)部首领。又作布匝儿汗、俄柴儿王。虎牙思人。以偷盗、抢劫起家,获当地部分人支持,不断以武力强占村落,进攻首镇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征服该地区,并攻占普剌(不剌城)。屡败
蒙元官名。又译“扯儿宾”、“彻儿必”、“阇里必”。《元朝秘史》简释为“官人”,无详解;《蒙古译语》释为“宰相”;《登坛必究》译作“把总”;那珂通世《成吉思汗实录》解释为“侍从官”。近人依其职守,认为近
书名。清徐松撰。未见传本。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据《顺天府志》载,谓见于沈蚖《落帆楼文集》卷二《与徐星伯书》,云其书未刊。
阿拉伯语mufti音译。原意为“法官”、“总法官”,其职司是解释伊斯兰教教法,通常称为“伊斯兰教法说明官”。由高级宗教人士专任,故又成为某些高级宗教人士的称号。※叶尔羌汗国有此官职。
即“广慧寺”(132页)。
见“慕容宣赵”(2441页)。
南诏军士名。南诏国王及诸镇大军将随身护卫亲兵,系从※罗苴子中挑选的优秀者,手持红色弓弩,腰扎皮带,因而得名。
东乡语音译,意为“漫花儿”。东乡族民歌演唱形式。流行于甘肃省东乡族地区。明末清初开始流行。属河湟花儿范畴,多为苦歌与情歌。四句一首,前两句为比兴,后两句为本意。每段的第一、三句为9个字或10个字,二、
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弹拨乐器。即三弦弹拨琴。据传,乃古柯尔克孜语“考奥吾孜”(意为“美丽的乐器”)的音变。琴身以红松等木制成,琴腹呈椭圆形,颈细而长,包括弦柱、指板、共鸣板及箱、码等部分,以羊肠丝或马尾丝
?—1823清朝将领。索伦人。姓鄂拉氏。隶布特哈镶黄旗。乾隆(1736—1795)末从征台湾,赏花翎,补副总管。嘉庆二年(1797),率索伦兵参与镇压川、陕、楚三省白莲教起义,寻授副都统衔,赐号博起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