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科尔·达瓦坚赞
东科尔寺一世活佛。藏族。生于青海巴尔康东科尔地方。父绒布隆巴,家贫,以乞讨为生。他幼年出家,赴木雅热甫岗拜师学经。后转赴西藏,在色拉寺下院绒布康村,拜绒布格底曲杰为师,尽学佛典。后返青海,在一所原本教寺院旧址本康冈哇处建寺,称东科尔寺桑钦多吉林(意为大密金刚寺),即东科尔寺。是后建僧舍,塑佛像,安置大藏经,开显密讲听之风。
东科尔寺一世活佛。藏族。生于青海巴尔康东科尔地方。父绒布隆巴,家贫,以乞讨为生。他幼年出家,赴木雅热甫岗拜师学经。后转赴西藏,在色拉寺下院绒布康村,拜绒布格底曲杰为师,尽学佛典。后返青海,在一所原本教寺院旧址本康冈哇处建寺,称东科尔寺桑钦多吉林(意为大密金刚寺),即东科尔寺。是后建僧舍,塑佛像,安置大藏经,开显密讲听之风。
宋至清对部分黎族的称谓。最早见于《桂海虞衡志》:“(海南)有黎母山,诸蛮环居四傍,号为黎人,内为生黎,外为熟黎”。指居处接近汉族地区,较早接受汉人经济文化影响,不少能半通汉语,时出与汉人互市,先后归属
民国时内蒙古设置的盟名。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清时为内蒙古察哈尔部。1914年改设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设省,1936年盟明。管辖上都、明安、太仆寺左右翼、镶白、正蓝、正白、
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亦称“大拂涅”。《隋书》称其“在伯咄东”,居今牡丹江下游以东密山一带(旧说在今黑龙江宁安县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今有人说在今哈尔滨市南的拉林河地区,
蒙古语音译,又译作乞牙惕、奇渥温、怯惕等。意为“急流”。蒙古之一支。传说蒙古始祖名乞颜,发祥于也里古涅昆山谷(今额尔古纳河附近),其后裔遂以祖名为氏。至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朵奔伯颜后,族支繁衍众多,各有姓
清代皇子称谓。亦作阿格。满语音译。最初使用较普遍,不限于贵族子弟,继而仅用于近支皇族子弟,最后仅限于皇子。清制规定,皇子无爵者称阿哥,受封后始称爵号。清初设“阿哥书房”,以课皇子,雍正时诸邸停止阿哥行
见“沙班”(1125页)。
藏语音译,意为“商官”。据史载、早在唐代,吐蕃已有此种官职,掌管商务。后藏区多有此职。解放前,在四川甘孜藏族地区,指负责藏区地方、部落及寺庙商业经营的人。由公众推举或指定辖区内富商充任。
古城名。故址在今青海黄河南岸贵德县南。古西羌之地。东晋末年,吐谷浑王阿柴(才)建。十六国时,后凉吕光得其地置郡,治所在浇河城。寻为南凉秃发乌孤所取。后复入吐谷浑。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423),拜阿柴为
珍珠名。亦称北珠或大马蛤珠。因产于中国东北地区而得名。早在汉魏时,该地居民已知采珠,“大珠如酸枣”(《后汉书·夫余传》)。以颗大光润,匀圆莹白著称于世。为当地人民对外的交换品之一。也是历代统治者向当地
见“卡特万会战”(5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