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界

三界

①藏语“康松”的意译。唐代吐蕃行政区划。有两种解释:据《德乌佛教史》载,唐代吐蕃将地界按上、中、下三种地理方位划分,每“界”又各分为“上三界”、“下三界”、“中三界”或“卫三界”三部分。三界具体所指范围无载;一说是将吐蕃当时的辖区划分为“多康”、“博康”及“宗康”三大地界。其基本地区范围,“多康”指今西藏包括昌都在内的甘孜自治州及川青藏交界南部及西南部地区。此称至今仍在藏区沿用。“博康”之称在吐蕃十二小邦时期已见史载,当指今西藏自治区(即卫藏及昌都以西),此称久已不见用。“宗康”一词仅载于《德乌佛教史》,当指今青海湟水流域的“宗喀十八部”地区,亦可指今甘青藏区而言,即相当藏文所载的“多思麻”地区。“三界”即“康松”的划分是研究西藏历史地理沿革的重要史料。 ②萨满教对宇宙的看法。流行于信仰萨满教的赫哲、蒙古等族地区。旧时赫哲族民间认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上界是天堂,诸神所居;诸神住处又分为七层,造物主居最高之天,其他诸神居其下之天。中界即人间,人类所居,是人类繁殖之处。下界即地狱,为恶魔居处。恶魔为人间罪人的执罚者,造物主恐其恃威虐行,遣诸神保护人民,使其按主神命令行事。

猜你喜欢

  • 碎奚

    335—376晋代吐谷浑王。一作“辟奚”。姓吐谷浑氏。※叶延长子。好学。晋永和七年(351)父死,嗣立。咸安元年(371),畏前秦苻坚势盛,臣附之。遣使入贡于秦,献马5000匹,金银500斤,受封安远

  • 洛桑贡却

    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甘加地方卡加部落,后迁完更地方。16岁入拉卜楞寺闻思院学习各大论。由贡塘·嘉贝样授近圆戒,由舅父卡加·索果申请,获得祈愿法会然降巴和多仁巴学位。曾任本扎仓的却程巴(法纪师

  • 阿塔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阿黑塔赤”、“阿黑塔臣”。《元朝秘史》释为“管马的”、“管骟马的”。《元史·舆服志》:“圉人……国语曰阿塔赤。”宋淳熙十六年(1189),铁木真(成吉思汗)即蒙古部汗位始置。元

  • 下察隅

    ①地区名。即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的中部和南部。为我国僜人的主要聚居地。 ②区名。今察隅县设置的区级行政单位,区府驻洞冲。除藏族外,有自耕、新村、下尼、嘎腰、那补、萨穷等6个僜人聚居的自然村。参见“察隅”

  • 拉库起义

    1913—1916年四川凉山彝族人民的反奴隶主斗争。因起义的高潮在1914年,为彝历的虎年,彝语称“拉库”,故名。由于冕宁、越西等县广大彝族人民和奴隶不堪黑彝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加之黑彝奴隶主倮伍

  • 东突厥汗国

    古汗国名。※阿史那土门建立突厥汗国后,因政治上没能建立定型的可汗继承制,汗王争位内讧,助长了小汗或强大部落首领的割据倾向。驻牧西方的室点密一系早呈独立倾向,东部突厥诸首领亦各自拥众自重,“各统强兵,俱

  • 阏氏

    匈奴语音译。汉代匈奴单于之妻的尊号。又译“焉提”、“阏支”。《史记·匈奴列传》司马贞索稳称:“匈奴皇后号也”。又引习凿齿致燕王书云:“匈奴名妻作‘阏支’,言其可爱如烟肢也。”王昭君出塞后,被封为“宁胡

  • 元仁宗实录

    书名。元官修。60卷。起至大四年(1311)三月,迄延祐七年(1320)正月。附《事目》17卷,《制诰录》13卷。延祐七年十一月,英宗命翰林国史院着手修撰,由翰林学士元明善、袁桷、曹元用等人负责纂修。

  • 乌背

    即“雄衣”(2192页)。

  • 巴哼

    部分瑶族自称。分布在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和广西三江、龙胜、临桂、融安等地。他称“八姓瑶”。操“布努话”,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