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谦
清代史地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字益甫。同治举人。光绪七年(1881)大挑第二,署汤溪县教谕,旋授象山县教谕,在职20余年,中因中法战争时赞护海防有功,加五品衔。喜治历史上边疆地理与有关域外地理。广稽载籍图经,对历代幅员所届,符节所通之地,结合史实,详加考究,以明其山川形势之所系,镇戍迁移兴废之所关。晚年著述甚勤,成果卓著。撰有《蓬莱轩舆地学丛书》69卷,分为2集,由浙江图书馆刊行。尚著有《元马哥博罗游记补注》、《宋徐霆黑鞑事略补注》、《宋谢灵运山居赋补注》、《元术赤传补注》等。
清代史地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字益甫。同治举人。光绪七年(1881)大挑第二,署汤溪县教谕,旋授象山县教谕,在职20余年,中因中法战争时赞护海防有功,加五品衔。喜治历史上边疆地理与有关域外地理。广稽载籍图经,对历代幅员所届,符节所通之地,结合史实,详加考究,以明其山川形势之所系,镇戍迁移兴废之所关。晚年著述甚勤,成果卓著。撰有《蓬莱轩舆地学丛书》69卷,分为2集,由浙江图书馆刊行。尚著有《元马哥博罗游记补注》、《宋徐霆黑鞑事略补注》、《宋谢灵运山居赋补注》、《元术赤传补注》等。
?—959辽朝将领。渤海人。一作高牟翰,亦名高松。通兵法,善骑射,有勇力。辽灭渤海,亡奔高丽国,尚高丽王女。后因获罪逃投契丹,遂仕辽。因酒醉杀人又下狱。辽太宗(史作太祖)知其才,赦之。天显十一年(93
古族名。以男女皆蓄发寸许而得名。其称始见于明代,清与民国因之。今统称※仡佬族。多分布于贵州新添(今贵定)、施秉、黄平、安顺等地。其民嗜酒。人死则积薪焚之。男女皆勤于耕作。
北魏宗室。鲜卑元氏(拓跋氏)。淮南王※拓跋他孙,江阳王钟葵子。自太尉行参军稍转通直郎、宁远将军、司徒等,位至益州刺史。杀戮自任,威怒无恒。州内人士、王贾诸姓,皆召为卒伍,于是合境皆反,梁朝遣将张齐攻逼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契丹※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圣宗※兴圣宫。“血古只”,又译作“穴骨只”,辽太宗※永兴宫下一※闸撒为是名。
为《勒俄特衣》简称。参见“勒俄特衣”(1987页)。
1797—1858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却藏呼图克图四世。四世(一作三世)章嘉呼图克图意希丹贝坚赞(又写作伊希丹毕扎拉参)之弟。出生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却藏滩。初在却藏寺学经,后至西藏哲
参见“百越”(747页)。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五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镀金银印。至元二十六年(1289),世祖第八子阔阔出始封。延祐七年(1320),子薛彻秃袭封。
523—600隋代佛教译经师。法号智藏。健陀罗人。西魏大统元年(535),经于阗,到达鄯州(今青海乐都县)。后以北周废佛,拒从儒礼,遂于武平六年(575)与北齐僧宝暹、僧邃、僧昙等10人同往西域取经,
部分瑶族的他称。包括居住在广西大瑶山的※茶山瑶、※花蓝瑶、※坳瑶3个支系,因旧时习惯留长发椎髻而得名。解放前都是大瑶山土地的占有者,也被统称为“山主”,经济条件比较优厚,但其中也有不少贫苦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