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巴
普米语音译,又称“韩规”。普米族对巫师的一种称谓。主要替群众驱鬼治病,主持送葬,婴儿起名,青少年举行成年礼等仪式。举行仪式时,用栗树根削成不同形状的女鬼,埋于地下,然后诵经文,由助手击鼓,吹螺号,丁巴随即手舞铁刀,双目紧闭,口念咒语,伴着鼓点起舞。舞毕,挖出木制女鬼,弃之野外,以示鬼被逐走。一般只由族中某些姓氏担任,实行父子相传。有自己固定信徒,即每个家庭属一个丁巴。如该丁巴失去群众的信任,可投向另一丁巴。主持宗教活动后,可获得奉献的礼品。信徒在春节时要向其拜年送礼。
普米语音译,又称“韩规”。普米族对巫师的一种称谓。主要替群众驱鬼治病,主持送葬,婴儿起名,青少年举行成年礼等仪式。举行仪式时,用栗树根削成不同形状的女鬼,埋于地下,然后诵经文,由助手击鼓,吹螺号,丁巴随即手舞铁刀,双目紧闭,口念咒语,伴着鼓点起舞。舞毕,挖出木制女鬼,弃之野外,以示鬼被逐走。一般只由族中某些姓氏担任,实行父子相传。有自己固定信徒,即每个家庭属一个丁巴。如该丁巴失去群众的信任,可投向另一丁巴。主持宗教活动后,可获得奉献的礼品。信徒在春节时要向其拜年送礼。
书名。清初官修编年体史书。8卷,插图80余幅。用满、蒙、汉3种文字书写。一说成书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内容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大致相同,流传的汉文本与《皇清开国方略》基本一致,说明乾隆年间改写
见“哈什木”(1631页)。
明代云南土官。彝族。云南曲靖府陆良州(旧州治在今陆良县城东北)土知州资求子。父卒,因年幼由母沙共替职。宣德八年(1433),正式袭父职为土知州。正统六年(1441),从征有功,升曲靖军民府同知,仍管州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由绿营汉军屯镇守备驻扎。城小。嘉庆七年(1802)扩建。位于今新疆霍城县西塔尔其。
?—581南北朝时期突厥汗国可汗。又作他钵可汗。阿史那氏。突厥汗国创始人※阿史那土门可汗子,※木杆可汗弟。北周建德元年(572),兄卒,继为突厥可汗。继位初,为稳定内部局势,以其兄乙息记可汗科罗之子摄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德钦寺”,德禅寺等,藏语称“抡莫德千群科林”,意为“拉莫大东法轮州”。在青海尖扎县境内。拉莫三世阿旺罗桑丹贝坚赞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建。属格鲁派寺院。原有经堂2座170余间,
清代新疆货币铸造机构。乾隆二十五年(1760)置于叶尔羌(今莎车)。初以军营备用余铜,铸钱50余万,易南疆旧钱,更铸10万腾格。正面铸“乾隆通宝”汉字,背以满文和维吾尔文书“叶尔羌”字。翌年,因旧钱查
独龙语音译。见“隋移”(2134页)。
清初满族统治者为安排八旗官兵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清政府对北京周围500里内广大汉族官民的田地,先后经过3次大规模的圈占:第一次是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令户部圈占近京州县无主荒地及明朝皇亲、驸马、公
见“兀提刺耳”(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