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古族名。曾参与周武王伐纣之役。旧说即旄牛种、越巂夷,居今四川汉源、冕宁。一说即茅戎。

猜你喜欢

  • 官俸

    指官员的俸禄。历代各有不同。如明代官吏的俸禄自洪武初定丞相、御史大夫以下岁禄数。洪武十三年(1380)重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米、俸钞之制。正从一、二、三、四品官,自千石至三百石,每阶递减百石,皆给俸钞三

  • 大成午

    一作大戊午、大成牛。战国时人。赵成侯时为相。申不害曾从其学。赵肃侯十六年(前334)游大陵(今山西文水东北),出鹿门,他以“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扣马谏止肃侯出游。

  • 泰赤乌

    又译泰畴、太赤温、太丑兀里、泰亦赤兀惕。蒙古尼鲁温部的一支,由咸补海的子孙组成,游牧于斡难河以北地区。咸补海继葛不律为汗,二人的子孙繁衍为泰赤乌氏和乞颜氏,是蒙古部的两大家族。泰赤乌部首领塔儿忽台等曾

  • 董才

    辽易州涞水(今属河北)人,又名庞儿。出身贫民。天庆七年(1117)初,率众万余起义反辽。被辽西京留守萧乙薛军战败。旋再度聚众,败于奉圣州(今河北涿鹿)。率众南下,越飞狐、灵丘,攻打云、应、武、朔诸州。

  • 春秋三家异文核

    书名。清朱骏声撰。一卷。古书传写各有师承,文字互淆,易生讹误。朱氏核录《春秋》三家(左氏、公羊、谷梁)异文,进行考订。收入《聚学轩丛书》。

  • 前行

    官制用语。唐代尚书六部分前、中、后三行。吏、兵二部为前行,一说左右司与吏、兵二部并为前行;户、刑二部为中行;礼、工二部为后行。行总四司,以本行名为头司,余为子司。诸行郎官以在前行为要,在后行为闲。中唐

  • 博阳县

    春秋齐博邑,秦置博阳县。治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旧县。为济北郡治。《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义帝元年(前206),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立田安为济北王,都此。西汉改为博县。

  • 长兴学记

    书名。近人康有为著。写于光绪十七年(1891)。系作者论学之讲授纲要。因讲学于广州长兴里,故名。经弟子陈千秋、梁启超校刊。是书以“平等”之义解释孔子“性相近”之说;肯定告子“生之谓性”为“碻(确)论”

  • 前侍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分置左、右,皆正二命。亦称前侍二命士。领前侍下士,负责御寝南门警卫,披银甲,左执狮子环、右执象环长刀,刀用银饰。隋开皇元年(581)废。

  • 亚栖

    唐洛阳(今属河南)人。出家为僧。喜书法,得张旭笔意,“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光化中,以草书得昭宗两赐紫袍。书迹不传。世传《论书》一篇,谓书贵通变,推陈出新。“若执法不变,纵能入木三分,亦被号为书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