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高祐

高祐

?—499

北魏勃海蓨县(今河北景县西)人,本名禧,字子集,小名次奴。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说。初为中书学生,转博士、侍郎,赐建康子。孝文帝初,拜秘书令,与秘书丞李彪等修国史。除持节、西兖州刺史,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定五五相保、连坐之法,又以郡国有太学,乃命县立讲学,党立小学。后还京,拜光禄大夫。

猜你喜欢

  • 新编格后(後)敕

    一名《太和格后敕》。唐律令文书。太和七年(833),刑部修订前大理丞谢登所编《新编格后敕》六十卷,去繁举要,分门别类,定为五十卷,颁行之。已佚。

  • 王壮武公遗集

    书名。清王錱撰。二十四卷。汇集王錱禀牍、书札、日记、杂著以及有关练兵的《练勇刍言》。其中保留了一些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史料。并附有年谱、传记。有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 吴淞江

    本名松江。北宋时,又称吴淞江,见于郏亶、郏乔等水利书。明、清时专称吴淞江。鸦片战争后,上海开为通商港埠,上海境内的吴淞江又称苏州河。北宋元丰以前,“自吴江县(今市)过甫里(今苏州市东南甪直镇),径华亭

  • 李景伯

    唐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尧西)人。景龙中,任给事中、谏议大夫。中宗宴侍臣及朝集使,令各作“回波词”。众皆献媚谄之辞,他独进谏言,时称真谏官。景云中,迁太子右庶子,建议罢地方都督,留御史,以时按察,由是停任

  • 左校司马

    官名。春秋时吴国置。吴王夫差时吴国军队分中军、左校、右校。左、右两校各设司马。左、右校司马为左、右校的长官,掌其军政。

  • 张华奎

    ?—1897清安徽合肥人。张树声子。光绪进士。光绪十五年(1889)发四川以道员补用。十七年四川总督刘秉璋檄办滇黔边引盐务,悉心厘剔,有成效。旋署川东道,参与办理大足教案。十八年补建昌道。次年调署按察

  • 区博

    西汉末年人。新莽时为中郎。因见百姓苦于“王田”法,乃上书言井田虽圣王法,废止已久,未可施行。莽知民怨,遂令百姓所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

  • 正长

    ①君长。《墨子·尚同上》:“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孙诒让注:“毕云:政当为正。”②百官群吏之长。《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

  • 群己权界论

    书名。英国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原著,原名《On Liberty》(《论自由》)。近人严复译述。无按语,常在段落之首加注以概述大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 吴清卿太史日记

    书名。清吴大澂著。抄本。记述作者自咸丰十年(1860)四月初一至五月二十七日间在苏州一带见闻的太平军进军苏南、清军溃败、地方团练动向等情况,内录太平天国文件四篇。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