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

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地主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措施。光绪三十一年六月(1905.7)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赴日本和欧美考察宪政,又命会议政务处筹订宪法大纲。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1906.9.1)正式下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通称“预备立宪”。首先从改革官制入手,旨在排斥汉族官僚和削弱地方督抚的势力,借以巩固满洲贵族的统治。次年宣布在中央筹备资政院,各省设咨议局,准备将来改为国会和地方议会。又派达寿、汪大燮、于式枚分赴日、英、德三国再次考察宪政。旋将考察政治馆改为宪政编查馆,把会议政务处并入内阁。立宪派对“预备立宪”表示欢迎,但屡次上书要求召开国会,早行宪政。清政府遂于三十四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宣布筹备立宪以九年为期。宣统元年(1909)各省成立咨议局。次年中央成立资政院。各省立宪派接连在北京发起三次立宪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清政府被迫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限,定于宣统五年召开国会。三年四月,清政府颁布新订内阁官制,新内阁中皇族占绝对优势,被斥为“皇族内阁”。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立宪派对此也感到失望。不久爆发辛亥革命,清朝被推翻。

猜你喜欢

  • 烟矢

    一称火箭。古代攻城战具。箭头装有易燃物,用来射烧城门楼。《墨子·备城门》:“为烟矢射火城门上。”岑仲勉注:“烟矢当是附着火种之箭,亦称火箭。”

  • 康德黎

    1851—1926英国人。曾任香港玛丽士西医学院教务长,对在院肄业的孙中山甚为器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回国。同年孙中山在伦敦被清使馆诱捕,他奔走英国外交部和伦敦警署,进行营救,同时联系报界,揭

  • 阮安

    明交阯(今越南)人。永乐中入宫为宦官。有巧思,善营建,奉命缮修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第,规划精巧,工程宏丽。景泰中,赴张秋(今山东阳谷东)治理黄河,卒于途。

  • 议司

    宋司法机构之一。元丰六年(1083)定制,大理寺治狱分为断、议两司。议司由大理丞、卿、少卿组成。凡断司所断公案,大理正详审后,移议司复议,遇有疑难、争论,提议改正,大理卿、少卿再加审定。

  • 戊戌政变记

    书名。近人梁启超撰。正篇有六,计为《变法实情》(一作《改革实情》)、《废立始末记》、《政变前纪》、《政变正纪》、《政变后论》(一作《政变后之关系》)、《殉难烈士传》。附录三种,即《改革起原》、《湖南广

  • 凉书

    书名。(1)十六国前凉索晖撰。记前凉史事。久佚。(2)北魏高谦之撰。十卷。记十六国时北凉史事。已佚。(3)亦称《蒙逊记》。北魏宗钦撰。十卷。记十六国时北凉史事。已佚。(4)十六国西凉刘昞撰。十卷。记十

  • 爱申

    1175—1227金虢县(今陕西宝鸡)镇防军人,一名忙哥。累迁军中总领。有死罪,被荐任德顺节度使,行元帅府事。正大四年(1227),成吉思汗从西夏领军攻取德顺州(今甘肃静宁)。他招凤翔马肩龙共谋御守,

  • 民贵君轻

    孟子的政治主张。《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朱熹注:“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孟子强调民为国家根本,得天下之要

  • 上阳

    春秋虢国都城。在今河南陕县李家窑村。《左传》僖公五年(前655):八月“晋侯围上阳”,冬十二月“晋灭虢”。杜注:“上阳,虢国都,在弘农陕县东南。”

  • 范复粹

    明山东黄县(今龙口)人,字清六,号玉坡。万历进士。授开封府推官。崇祯元年(1628)为御史,后巡按江西、陕西,累迁大理少卿。十一年,擢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十三年任首辅。次年遭劾致仕。清初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