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集贤院学士

集贤院学士

官名。唐开元十三年(725)置,以授丞相与其他侍从官,使掌修书之事。大历中,改为集贤殿学士。五代时,与集贤殿学士并置。宋初置集贤院为三馆之一,遂定置集贤院学士。其后,多不领本职。元丰改制罢。元祐五年(1090)复置,为贴职。绍圣二年(1095)并入集贤殿修撰。元为从二品。

猜你喜欢

  • 木炭使

    使职名。唐天宝五年(746),始以侍御史杨钊充任,掌京师百司炭薪供给。永泰元年(765)以后,常以京兆尹兼。大历五年(770)停,贞元十一年(795)又以户部侍郎裴延龄充京西木炭采造使,次年复停。

  • 严用和

    宋人,字子礼。药物学家。生平无可考。主张用药要稳重,必使刚柔相济,佐治合宜。依据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附以平日所用有效之药,辑成《济生方》。该书议论平正,条列详备,立论于前,处方于后,往往中肯。

  • 平原之战

    清末山东义和团与清军的一次战斗。光绪二十五年八月(1899.9)平原县杠子李庄义和拳在李长水带领下,清算了教民、地主李金榜。知县蒋楷拘捕团民六人。李长水向茌平神团团首朱红灯求援。朱即率高唐、茌平、长清

  • 子良

    ①一称公子去疾。春秋时郑国人。郑穆公庶子。郑灵公元年(前605),灵公被杀,郑人欲立之为君,以非贤亦非长推辞,郑人遂立郑襄公。襄公欲尽除灵公之人及众公子,因其谏阻而罢。郑襄公八年(前597),郑为楚所

  • 参议

    官名。宋设参议官,或名参议军事。为都督、制置使、招讨使、宣抚使、安抚使、镇抚使等属官,参预军事谋划,地位较参谋官低。又,南宋初修政局等亦有参议官。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于中书省置参议中书省事,为中

  • 知国

    知或作智。春秋战国间人。晋卿知伯之家臣。《吕氏春秋·当染》言知伯信其谗言,终遭灭亡之祸。

  • 胡翰

    1307—1381元末明初浙江金华人,字仲申,号长山。青年时从吴莱、许谦学古文,有文名。元末游大都,不出仕。后归里避乱于南华山,著书自适。朱元璋克金华,起为衢州教授。洪武二年(1369),聘修《元史》

  • 武定凤氏本末记

    书名。清檀萃撰。一卷。原书失传,现存者为师范删辑收入《滇系·典故系》第八册,目录称《节删凤氏本末记》。书纪凤氏先祖为东爨乌蛮之裔,历代袭官,大理国时为罗武部长,四传而降元,为罗婺万户府、云南行省参政、

  • 杨思义

    元末明初人。朱元璋吴元年(1367)任司农卿。洪武元年(1368)改户部尚书。鼓励种桑植麻,定赏罚制度。又于全国立预备仓,以防水旱,规划甚周。时人誉为“知本计”。调陕西行省参政。卒于官。

  • 理番同知

    官名。清代置。为知府佐官,专管少数民族地区人户事。设于甘肃、四川、云南、台湾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