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陶庐笺牍

陶庐笺牍

书名。清王树枏撰。四卷。作者曾寓陕甘总督陶模幕,代其草拟书牍,是书即包括此项书牍在内。书中文字,除论学之作外,举凡洋务、回民事务、康有为变法、义和拳等项,均有涉及,就中有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陶模同董福祥的矛盾,光绪二十一、二年(1895、1896)间河州、西宁等处回民起义及其被镇压之情况,记叙较多。有光绪三十四年陶庐丛刻本。

猜你喜欢

  • 南监本

    明南京国子监所刻书。国子监刻书始于五代,宋代因之。明南北国子监均行刻书,南监所刻较多。

  • 平市

    战国财政术语。指由政府主管部门平衡市场物价。《周礼·地官司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贾公彦疏:“陈,列也,谓行列其廛肆而辨其物,物异则市贾平,故云平市也。”

  • 程国祥

    ?—1639明应天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字仲若,号我旋。万历进士。授知县,迁礼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历吏部四司主事,因忤魏忠贤党除名。崇祯二年(1629)复职,累迁户部尚书,以借都城房租助军饷,

  • 仪礼

    书名。简称《礼》,亦名《礼经》或《士礼》。儒家经典之一。周代部分礼制的汇编,十七篇。旧说系周公所作,经孔子整理。近人根据书中的丧葬制度,结合考古出土器物,认为成书于战国初期至中叶间。内容记载周人的各种

  • 宣抚副使

    官名。北宋庆历二年(1042)始置,协助宣抚使宣抚地方。南宋初,置宣抚司,多设为副长官,亦有不置使而仅置副使者。元、明、清均置为宣抚司之职官。详“宣抚司副使”。

  • 明瑞

    ?—1768清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筠亭。高宗孝贤皇后侄。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副都统衔从征阿睦尔撒纳,二十四年从征大小和卓,均有功,赐号承恩毅勇公,擢都统。二十七年任伊犁将军。三十年,乌什维民

  • 宋思颜

    元末明初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居朱元璋幕府。历江南行中书省参议,兼参大都督府军事。明初以直言敢谏得重用。后出为河南道按察佥事。坐事死。

  • 井田

    商周田制。因其土地区划形同井字,故名。始见于《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此外,《周礼》及《汉书》、《谷梁传》、《公羊传》、《韩

  • 河西鲜卑

    西晋十六国时分布于河西地区鲜卑各部的总称。以秃发氏为主。三世纪时,秃发氏从拓跋鲜卑分出,西迁河西,兼并各鲜卑部落。东晋隆安元年(397)首领秃发乌孤建南凉,河西鲜卑大都为其统治。

  • 尚铭

    明人。宦官。成化时,以汪直引荐掌东厂,与直争宠,奏其不法事。十七年(1481)罢西厂,东厂遂独掌侦伺事。性贪,闻京师有富室,则加以罪名,得重贿方止。后谪充南京净军。籍其家,得资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