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西晋末司马睿丞相府及十六国后赵皆置。典刑狱。
?—577北齐宗室。东魏丞相高欢第十子。天保元年(550),封任城王。武成帝时,镇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历司徒、太尉。天统三年(567),拜太保、并州刺史。后主时迁太师,加大丞相。承光元年(577)
南朝梁武帝营造佛寺诸功德时,不关材官,不用国匠,而雇用民力,以成其事,谓之雇借。武帝称此法民得其利,国得其利,我得其利。雇借之法,是南朝役法的一大变革。
书名。周退盦辑。二卷。载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第三书、第四书、第五书及奏折数件。有1921年上海图书局印本。
约1330—1363察合台汗国汗。世系不详。1360—1363年在位。即位时,察合台汗国已分裂为东西两部。在位期间,治理东察合台汗国,迅速强大。1360年、1361年两度率大军进入河中地区,使察合台汗
三国时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字仲思。诸葛诞之子。甘露二年(257),诞叛魏于淮南,受父遣与长史吴纲至吴请救。吴拜为右将军,镇建业(今江苏南京)。击平施但之乱。天纪四年(280),晋伐吴,从丞相张
?—1402明江西吉水人,字子职。洪武五年(1372)领乡举,至京,诏免会试,命吏部授官。乞归养亲。寻以文学征。太祖亲试称旨。历任浮梁、济阳等教官。“靖难”之役时,燕兵至济阳(今属山东),坐明伦堂中击
佛教名词。与“染心”相对。指人本来具有的自性清净之心,因其未受各种烦恼迷惑,净而不染,故名。佛教各宗派均以“心”为本体,但对“心”体的解释则有差别。中国禅宗北宗认为,“心”体有二,一者净心,一者染心。
战国秦国宫名。在今陕西宝鸡东,秦昭襄王母宣太后筑。
1730—1797清江苏镇洋(今太仓)人,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乾隆进士。曾授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处。官至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曾参与镇压甘肃苏四十三、田五起义。嘉庆元年(1796)于湖广总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