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河
即今缅甸北境南渡河,下游注入伊洛瓦底江。
即今缅甸北境南渡河,下游注入伊洛瓦底江。
1074—1126北宋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字浩然。以荫补武官,召试中书,易文阶,知鄂州崇阳县。靖康元年(1126),应诏募勤王兵,率六百人毅然北上。至蔡州,天大雪,猝遇金游骑,败之。旋与金大军血
即“晋简文帝”。
中国或汉族的别称。七至十四世纪流行于西域、漠北各地。有大魏、拓跋氏、唐家、唐家子、敦煌等词音译或音变诸说。其原始含义为何,迄今尚未解决。六世纪末东罗马载籍中作“Tau-gast”,八世纪突厥文碑作“T
1738—1801清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字实斋,号少岩,原名文敩。乾隆进士。曾任国子监典籍。 自以迂拘,不合世用,未入仕途。先后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又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协修《续资
书名。清阿桂奉敕修,刘谨之等纂。一百二十卷。乾隆时成书。旧有志书,叙述未详,因命补正其书,定为此本。旧志于盛京、兴京、东京之创建,及太祖、太宗定都之始末,俱未载;于开国战绩,宗室、王公、勋臣事迹亦不悉
即“伊彻满洲”。
即“廷尉平”。
?—659西突厥最后可汗。公元651—657年在位。室点密五世孙。原为乙毗咄陆可汗之叶护,建牙多逻斯川(今额尔齐斯河)。贞观二十二年(648)降唐,授昆山道行军总管,从征龟兹。拜瑶池都督,居莫贺城。永
?—282晋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字宣伯。幼孤,以孝闻。初仕魏,为郡上计掾,州举孝廉,迁乐平相,入为尚书郎,出补安丰太守。司马昭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为百官所惮。魏攻蜀,为西中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北。《春秋》僖公元年(前659):“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即此。《左传》作“荦”,《公羊传》作“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