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阳城

阳城

①相传为夏禹都城。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城镇。《世本》:“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春秋、战国郑邑。《史记·韩世家》:文侯二年(前444),“伐郑,取阳城。”后为韩阳城君封邑。秦置县。又《帝王世纪》谓在陈留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路史》注谓在“泽之阳城”(今山西晋城市)。②(736—805)唐定州北平(今河北顺平)人,徙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字亢宗。世为宦族。家贫无书,求为集贤院写书吏,窃官书苦读六载。及进士及第,乃隐居中条山,远近多从之学。贞元四年(788),宰相李泌荐为谏议大夫。为官无谏言,惟日夜痛饮,韩愈作《争臣论》讥之。十一年,陆贽遭裴延龄诬贬,内外震恐,无敢救者。乃起而上疏,极论裴延龄之奸,辨陆贽无罪。德宗将加之罪,太子(顺宗)救之得免。德宗又欲用延龄为相,他扬言将撕毁任延龄为相之制诰。贬国子司业,出为道州刺史。在州治民有方,赏罚分明,减轻赋税。时道州民身多矮,岁贡于朝,名为矮奴。他哀其生病,且愤朝廷以良为贱,上疏抗论得免,州人感之。白居易为赋新乐府《道州民》以诵之。

阳城

猜你喜欢

  • 东平陆县

    战国齐平陆邑,西汉置东平陆县。以西河郡有平陆县,故此加“东”字。治今山东汶上县北。自汉至晋皆属东平国。南朝宋改为平陆县。

  • 静修先生文集

    书名。元刘因撰。二十二卷。刘因(号静修)卒后由门人故友编集,凡诗十四卷,乐府一卷,文七卷。至顺元年(1330)宗文堂刊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

  • 刘大夏

    1436—1516明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字时雍,号东山。天顺进士。成化时任兵部郎中,匿永乐安南战役旧牍,阻汪直欲取老挝之谋。弘治六年(1493)以右副都御史治黄河,浚故道、筑长堤,水患得以减轻。移

  • 管城

    在今湖北钟祥市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六年(381),前秦荆州刺史都贵遣阎振、吴仲帅众二万攻竟陵,桓冲遣南平太守桓石虔击破之,“振、仲退保管城”,石虔进攻“拔管城”,即此。

  • 右清纪郎

    官名。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于詹事府右春坊置,一人,从八品。与左、右司直郎及左清纪郎共掌太子东宫弹劾、纠举之事。不常设。

  • 张惠

    ①(?—1232)金燕(今河北)人,号“赛张飞”。为山东行省完颜霆部将。屡与红袄军李全等战。元光元年(1222),随纥石烈牙吾塔守泗州。泗州西城为李全所陷,乃降。受宋命,自领一军守盱眙。正大四年(12

  • 顾广圻

    1770—1839清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字千里,号涧,又号思适居士。少好读书,不事科举。尝从江声游,读惠栋遗书,于经、史、训诂、天算、舆地,无不贯通,尤长校勘、目录之学。同时之孙星衍

  • 五部督邮

    汉代郡太守属吏有督邮,分部循行属县,督察吏治,有两部、三部、四部、五部不定。凡分东、西、南、北、中五部者,合称五部督邮。秩六百石。

  • 宝山

    地名。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东北老宝山城稍西。明永乐十三年(1415)平江伯陈瑄筑。广袤各一百丈,高三十丈,上建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以为海运船只往来表识。刻有明成祖《御制宝山碑文》。万历十年(

  • 重修琴川志

    元代志书。元卢镇修。十五卷。卢镇字子安,淮南人,顺帝至元间以领兵副元帅兼知常熟州。琴川,水名,在今江苏常熟境,因以为常熟别称。书成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据宋鲍廉所撰《琴川志》加以校补。凡所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