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镇海楼

镇海楼

①在今浙江杭州旧城内吴山东麓。即吴城之南门。初名朝天门,元改为拱北楼,明始改今名。楼甚壮丽,可眺望钱塘江,今圮。②在今福建福州市旧城北越王山(屏山)顶。明洪武二年(1369)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高约二十米。旧时海舶昏夜从闽江口进入,均以此为标志。③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山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建,高五层,故亦称“五层楼”。登楼远眺,全市尽览。清时为羊城八景之一。后年久失修,楼已残旧。建国后按原样重建加固,辟为博物馆,为游览胜地。

猜你喜欢

  • 石厚

    ?—前719春秋时卫国人。*石碏之子。

  • 子药图说

    书名。清郝芗、关钟崤编辑。二卷。附图百余幅。光绪十五年(1889)成书,十七年在天津出版。郝芗等乃北洋海军军械学生,管理海军军械药库。时李鸿章筹措巨款,购入众多兵船、火器,为便于管理,遂派作者核定子药

  • 宝福局

    官署名。清代福建之铸钱局。顺治六年(1649)置局,乾隆三年(1738)改今名。掌理本省鼓铸事宜。设监铸官一人,以佐贰官选充。

  • 高攀龙

    1562—1626明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字存之,又字云从,别号景逸。东林学派著名学者。万历进士,授行人。万历二十一年(1593)因劾首辅王锡爵,谪揭阳典史。不久归里。后以亲丧,不再出仕。与顾宪成等

  • 养方

    商代方国(见殷墟甲骨文)。养原作或��。武丁时曾命养人擒其首领养伯,用以祭祀。此后养对商有所贡纳,商朝亦派人入其地垦田。至廪辛、康丁时,又与辔方等一起与商为

  • 帮办

    官名。清代官署或办事机构之职官。一般为总办之副职,即帮助办理各项事务之意。其品秩视机构而异。如帮总办、帮提调等。

  • 跋贺那

    见“大宛”。

  • 玉素普之乱

    见“玉素普”。

  • 济河论

    篇名。三国魏邓艾著。魏正始二年(241)司马懿为准备灭吴,令尚书郎邓艾巡行淮水流域。邓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大积军粮,又通漕运之道。于是著《济河论》以喻其旨。

  • 洞屋

    又称洞子。攻城器械。古代战士掩体。以木撑柱为之,冒以牛皮,其状如洞。战士身在洞屋中,可避敌箭伤害。五代天祐六年(909),吴与吴越交战,吴推洞屋攻苏州城。吴越则置轮于竿首,垂絙投锥以揭之,攻者尽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