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女
女官名号。《后汉书·皇后纪》:“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东汉末年多至五六千人。隋唐与金亦置。隋三十七人,唐与金均二十七人,位在御女之下。
女官名号。《后汉书·皇后纪》:“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东汉末年多至五六千人。隋唐与金亦置。隋三十七人,唐与金均二十七人,位在御女之下。
清代人丁编审术语。即将新长成人丁抵补老故人丁。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政府颁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措施,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今后派征丁银的常额人丁数,新增人丁不再征收丁银。为防止常额人
1274—1331意大利人。旅行家,方济各会教士。1316年来东方传教,至伊利汗国都城帖必力思、孙丹尼牙。继随商队东行,因伊利汗与察合台汗发生战争,陆路受阻,转至泄剌失,并游历报达(巴格达)等地。约于
清代官吏于常俸之外按品级另给津贴银两,称为养廉银。意在杜绝贪墨,廉洁官守。养廉银只限于发给外官和八旗官员。各直省文员养廉银之设,始于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诺岷奏请以耗羡存公者,以其赢余定为各官
宋代官府对犯人执行配刑,使之隶属于一定地点或部门管制服役,称“配隶”。被判配刑的犯人一般称为“配隶人”。
宋时凡西夏、蕃部部落首领带领亲属、马匹,或金朝女真族、汉族官民,“归顺”宋朝,或溪峒首领纳土“归顺”,依旧主管溪峒职事,称“归顺人”。
仆(僕)官署名。元至元十九年(1282)改尚牧监置,掌系官马匹出纳及马具制作。次年改称卫尉院。大德十一年(1307)复置,至大四年(1311)改称太仆寺。
1366—1418明江西泰和人,字用之。洪武举人,授四川苍溪训导。历广东四会、阳江、阳春知县,皆以廉平称。永乐元年(1403),召修《太祖实录》。升修撰,兼右春坊右赞善,代郑赐总裁预修《永乐大典》。十
1874—1921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雪宦。七岁学习刺绣,十四岁已小有声名。婚后,与其夫余觉在苏州创办同立绣校。清光绪三十年(1904),为慈禧太后七十寿辰绣制“八仙庆寿”等八
明陕西潼关卫(今潼关)人,字子宽。万历进士。由选庶吉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天启三年(1623)因忤魏忠贤,落职归。崇祯初起故官,协理詹事府。著有《紫气亭集》、《凤毛馆帖》等。
①汉永乐宫司。《后汉书·董皇后纪》:“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交通州郡,辜较在所珍宝货赂,悉入西省。”李贤注:“西省,即谓永乐宫之司。”②官署名。东晋为门下三省之一,设在宫禁中,为禁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