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通判

通判

官名。又称半刺,俗称倅。宋乾德元年(963),初置于湖南诸州。二年,惩五代藩镇专擅之弊,又置于各藩镇,皆以朝臣充任。因有与州郡长官共同处理政务之意,故名。其后遂为定员。州郡之政皆需通判与长吏签议连署方许行下,且所部官吏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上闻,即握有监察官吏之实权,故又号称监州。南宋亦置,平时为州、府副长官,战时则专任钱粮之责。元不置。明于地方各府置,为府之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正六品。无常职,无定员。与同知分掌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清沿明制,设于各府,亦正六品。与府同知分掌粮盐、督捕、河工、水利、职事修废、清军、理事诸务。京府通判例以通政使司经历、知事、京县知县、外府通判等升任,外府通判例以詹事府汉主簿、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知县、布政司经历等升任。又,清之直隶厅亦有以通判为行政长官者,其名有理事通判、抚民通判等。其制同直隶州知州及知府,直隶于布政司。另设有专管河道之通判及海防通判。因通判之职类似汉之别驾从事史,故又别称别驾。又以在府之位列知府、同知之下,又别称三府。

猜你喜欢

  • 神龟

    北魏孝明帝年号(518—520)。凡三年。

  • 离官啬夫

    官名。战国秦置。秦制,附设的官府机构称离官,长官称离官啬夫。《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都官有秩吏及离官啬夫,养各一人。”

  • 振华五日大事记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1907.4)在广州出版。莫梓軨主编。以“改良社会,维持实业,共图公益”为宗旨。提倡新学,力持立宪救国。共出五十一期,三十四年初停刊,续出《半星期报》。

  • 子司

    ①尚书省各部中较次要的部门。唐、宋尚书省属部各辖四司,与本部名相同的司称本司,其余三司皆称子司。②宋代三司等官署下属分支机构通称。如三部勾院、理欠司等皆称三司子司,转运司有时也称三司子司。

  • 前军兵马使

    官名。唐代元帅、都统、招讨使属官,出征则置,兵罢即省,置一人,位行军参谋下。

  • 甲骨卜辞

    古代刻于甲骨上之占卜辞。商周两代用龟甲和兽骨作占卜材料,祭祀时将卜问之事或结果用当时的文字刻于甲骨上。目前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中,这种记事卜辞数量最多,最完整。《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

  • 李忠武公事实

    书名。清王必达辑。一卷。辑录各种李续宾传记资料而成。首载《上谕》及《谕祭文》,又载官文、胡林翼撰《合词奏折》、《事实清单》和胡氏《祭文》、曾国藩奏折及所撰碑铭等。于随曾国藩办团练起,至三和镇被围兵败自

  • 奉天门

    宫门名。(1)明代南京紫禁城诸门之一。朱元璋吴元年(1367)建,为宫室正南门。洪武时建为大内正南第四重门,南接午门,北连奉天殿。(2)明代北京紫禁城诸门之一。位于午门之北,奉天殿之南。永乐十八年(1

  • 李陵

    ?—前74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字少卿。李广之孙。武帝时,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拜骑都尉,教射酒泉、张掖将士,防备匈奴侵扰。天汉二年(前99)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自请率步卒五千出居延(

  • 守中书令

    官名。朝官之官阶低于官职者,于官称上加“守”字。辽代之守中书令为加给官员的尊称,非实任。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真金封燕王,守中书令。至元十年(1273)立为皇太子,仍兼中书令,去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