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转运使

转运使

官名。唐先天二年(713)始置水陆发运使,掌洛阳、长安之间漕运。开元二十二年(734),以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掌东南水陆运输。后又置诸道转运使,掌全国粮食谷物调拨。安史之乱后,又于各地置巡院。因其转运力资多来自盐铁收入,故常兼盐铁使,合称盐铁转运使,一般由宰相充任,为唐后期中央最高财务长官。五代后唐时,废除三司使在各地巡院,改于诸道置转运使,以总当道财政。宋初设随军转运使、水陆计度转运使,供办军需。太宗以后,转运使渐成各路长官,经度一路全部或部分财赋,监察各州官吏,并以官吏违法、民生疾苦情况上报朝廷,有“漕司之称”。除转运使外,尚有都转运使、同转运使、副使、判官等名目。大抵两省官五品以上,或兼管数路者为都转运使。同转运使以下官,地位较低,但职责相同。各路或只置使,或增置副使、判官,或以二员同为转运使,或以二员同为转运副使,并无定制。都转运使与随军转运使废置不常,后随军转运使为都督府、宣抚使司等属官,职责与宋初同。皇帝巡幸,或设行在转运使。转运使官署称转运使司,也称转运司。辽代为都转运使司及转运司之长官,属南面财赋官。金亦置为转运司长官,正三品。

猜你喜欢

  • 总章

    唐高宗年号(668—670)。凡三年。

  • 白緤

    见“白叠子”。

  • 篦头房

    官署名。明代宦官机构,为礼仪房之属。设近侍十余人,专掌皇子、皇女剃发、留发、束发、整容等事。只掌具体事务。奏报文书,一应礼仪,则由礼仪房职掌。

  • 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

    官署名。元至元二十年(1283)设总管府,管领织染缎匹匠人。元贞二年(1296),以营缮浩繁,事务冗滞,升为都总管府,隶徽政院。天历元年(1328),改隶储庆使司。三年,改属宫相府。秩正三品,领以达鲁

  • 任昉

    460—508南朝梁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北)人,字彦昇,小名阿堆。起家宋丹阳尹主簿。入齐,转竟陵王萧子良记室参军,为竟陵八友之一。累迁司徒右长史。雍州刺史萧衍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引为骠骑记室参军,

  • 夷男

    即“真珠毗伽可汗”。

  • 子画

    商王武丁时诸子之一(见殷墟甲骨文)。参预征伐、田猎等活动,商王曾卜问其疾病等事。

  • 田荼

    即“田苓”。

  • 库页岛

    库页一作窟说、库叶、库野。在今黑龙江口外。唐为黑水靺鞨之窟说部所居,属黑水都督府所辖。元称骨嵬,属水达达路。明称苦兀,永乐时在西北部设囊哈尔卫,正统后在中部设波罗河卫,属奴儿干都司管辖。清称库页岛,属

  • 省卷

    科举考试用语。亦称公卷。唐时科举考试前,举子须将平时所撰诗文写成卷轴,投送礼部,以作参考。因礼部属尚书省,故称。五代因袭唐制。后周显德二年(955),窦仪奏请省卷纳五卷以上,诗、赋、论各一卷,余为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