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贝钱

贝钱

古代货币之一种。以天然贝或各种质料仿制的贝作为货币。(1)天然贝。郑州早商墓葬中已发现以贝随葬的现象。安阳殷墟晚商墓葬中用贝随葬更为普遍。一般小墓随葬贝少至一枚,多至数十枚,除作装饰品外,多置于死者口中、手内及脚下,或成堆堆放。晚商大、中型墓更大量随葬贝,如山东青州苏埠屯1号墓随葬三千七百九十枚海贝,殷墟5号墓随葬六千余枚海贝。沣西张家坡、客省庄、琉璃河黄土坡、浚县辛村等地的西周墓群,亦皆有相当大比例的墓随葬贝。中原地区至春秋晚期仍盛行以贝随葬。在墓葬中出土的天然贝,数量最多的是学名为“货贝”的海贝。背部有人工穿孔,较晚期的则磨去背部,可以穿系。在商周青铜器铭文中习见赏赐贝的记载,贝以朋为单位。一般认为,商周时期天然贝除用为装饰品外,有的已具有实物货币之职能。(2)铜贝。安阳殷墟晚商小墓中曾出土过少量无文铜贝。1971年山西保德林遮峪村晚商墓出土无文铜贝一百零九枚,与车马器共存。春秋中期墓,如河南辉县琉璃阁墓甲与60号墓、山西侯马上马村13号墓还发现有包金铜贝,后者包金贝亦与车马器同出。铜贝在商周时代是否具有青铜铸币的职能,见解不一:一说商周铜贝系金属铸币之雏形;一说仍属于称量货币,不能称为钱币学上的“铸币”;或说以上与车马器同出的铜贝是马饰。目前可以确认属货币的铜贝,是主要铸行于战国时期的楚国*蚁鼻钱。(3)银贝、石贝、骨贝、蚌贝。商代至春秋、战国墓葬、遗址中皆有出土。一般认为这些仿贝除用为装饰品外,有些当是作为货币或专用以随葬的冥币。

猜你喜欢

  • 差夫

    即“夫役”。

  • 屈匄

    即“屈丐”。

  • 默庵集

    书名。元安熙撰。门人苏天爵辑。安熙,号默庵。原书十卷,今仅存诗二卷,杂文及乐府三卷。通行的《畿辅丛书》本,题《安默庵先生文集》。

  • 撩牌

    又作撂牌。清宫中术语。宫中看选女子,每人皆备名牌,选中者留牌,定期复看,复看不留者谓之撩牌。

  • 孝昌

    北魏孝明帝年号(525—527)。凡三年。

  • 阿里喜

    又译阿里熹。女真语,有“副”、“次”之意。女真士卒的副从,多由正军(即甲军)子弟充当。正军一人可携带阿里喜一至二人,充任杂役,又称“阿里喜随色人”或“贴军”。代替正军顶盔贯甲时被称为“擐甲阿里喜”,有

  • 天王赐西洋番弟诏

    太平天国文书。清咸丰八年(1858)洪秀全发给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诏书用七言韵文,以宗教形式概述太平天国历史、信仰以及对外政策。

  • 李云

    ①(?—159)东汉甘陵(治今山东临清东北)人,字行祖。初举孝廉,再迁白马令。延熹二年(159),因不满中常侍单超等五人并封列侯,专权虐民,乃露布上书,指陈朝中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

  • 春试

    唐宋礼部试(省试),金、元、明清会试之别称。因在春季举行,故名。

  • 李经羲

    1861—1925安徽合肥人,字仲仙。李鸿章侄。历任道员、湖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等职。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升广西巡抚,旋调云南巡抚。宣统元年(1909)任云贵总督。云南光复后去上海。1913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