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行头

行头

①古代军队中一行之长。春秋时吴国置。吴国军制百人为行,长官称行头。《国语·吴语》:“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师。”②古代工商行业组织之头目。亦称行首、肆长、行老、呈头。唐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工商业同业组织——行。各行均设行头,以应付官府差徭,主持行内事务。宋代各行中设行头(或称行首、行老)数人,由物力强的上户担任,每旬轮流为当旬行头。金元时城市中普遍存在行的组织,其首领亦称行头。明代规定,行头由同业人员于本行业有抵业者中提出人选,经官府批准后给以印信文簿。清代行头又称呈头。或由行户保举,经官府立案后充任;或由官派。行头的主要职责:领导同业,评估物价;充官府耳目,讥察一切;负责供应官府需要的行业所买卖物品;代表行户与官府办交涉。行头承应官府的各项差徭、税捐,都分摊给行户负担。③清代手工业各行工匠为保护自身利益所创立之行帮,其头人亦称行头。④明清时苗族仲裁是非的公正人。苗俗,双方订约没有文书,仅刻木为契,发生争端,则推举有威信者仲裁,仲裁者即称为行头。⑤传统戏曲服装的通称。包括盔、帽、蟒、靠、帔、官衣、褶子、靴、鞋等。一般不分朝代、地域和季节,只按不同的剧目、脚色行当和人物特点分为各种基本固定的式样和风格。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猜你喜欢

  • 坊长

    ①清苏州踹坊稽查人员。踹坊为管制踹匠,除包头外,复于每坊设管帐一人,专司稽查,名坊长。凡踹匠投坊佣趁,必经其盘查来历,填明册籍,方许入坊。坊内踹匠实行五人连环互保,一人有事,四人同罪,日则作工,夜则关

  • 谢仲温

    1223—1302元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人,字君玉。太原路金银铁冶达鲁花赤谢睦欢子。忽必烈宿卫。宪宗六年(1256),以工部提领督建上都城。后从忽必烈攻宋鄂州。中统元年(1260),任平阳、太原

  • 阳朔

    西汉成帝年号(前24—前21)。凡四年。

  • 巡察

    官名。(1)朝廷临时委派巡察地方之官。参见“巡察使”。清代虽亦临时差遣,不带“使”字。康熙十九年(1680),以刑部尚书魏象枢充任,巡察畿辅,按治豪猾。雍正六年(1728),命国子监侍读励宗万充任,巡

  • 武信骑尉

    官阶名。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改奋武郎设,为武职正七品之封赠。参见“武职封赠”。

  • 尹后

    十六国时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西凉主李暠继室。幼好学,清辩有志节。暠之创业,后多所谋略,故西州谚曰:“李、尹王敦煌。”子李歆嗣位,尊为太后。歆将攻北凉沮渠蒙逊,后以本国地狭民稀,唯宜保境慎兵,且

  • 稽察宗室御史处

    官署名。又名稽察宗人府衙门。清代都察院所属机构。掌稽察宗人府事务,每月两次注销宗人府银库钱粮册籍。雍正五年(1727)设,铸有稽察宗人府御史铜印。由十五道之宗室御史二人兼管,一人掌印,一人协理,另设经

  • 桐门

    春秋宋国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市南)北门。《左传》襄公十年(前563):楚、郑围宋,“门于桐门”,即此。

  • 塔尔寺志

    书名。清末塔尔寺四大活佛之一色多罗桑崔臣嘉措(1845—1908)撰。记载宗喀巴早年生平及与塔尔寺关系、塔尔寺建筑演变史、蒙古王族与塔尔寺关系、塔尔寺文物、达赖与班禅途经塔尔寺情况、塔尔寺四大活佛系统

  • 志锜

    清末满洲镶红旗人,他塔拉氏。光绪帝妃瑾妃、珍妃之幼弟。官工部笔帖式,常侦宫中密事,输告维新派。戊戌政变后,被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