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薛安都

薛安都

408—469

南北朝时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字休达。仕魏为雍、秦二州都统。太平真君五年(444)与东雍州刺史沮渠秉谋反,事发,奔宋,为北弘农太守。孝武帝即位,除右军将军,先后击平反叛之司州刺史鲁爽、江州刺史臧质,屡建战功,累迁平北将军、徐州刺史。泰始二年(466)晋安王刘子勋称帝于寻阳(今江西九江),举兵应之。事败复归魏,请兵救援,魏遣博陵公尉元率骑一万南下入彭城救之,以为镇南大将军,徐州刺史,赐爵河东公。旋又悔降,欲谋元等,元知之,遂不果发,委罪于其婿裴祖隆而杀之。魏皇兴二年(468)入朝,次年卒。

猜你喜欢

  • 附学生员

    即“附生”。

  • 虞怀王

    即“朱雄英”。

  • 朝冠

    朝服冠戴。历代制度沿革不同,如玄冠、通天冠、梁冠等名称。清代则为朝会、祭祀大典所戴桂冠的专称。冠胎高耸,略呈圆锥形,上有顶珠为饰,乃最尊之礼冠。冬称暖帽,夏称凉帽。有帝后之冠与品官之冠。皇冠顶金龙三层

  • 龙泉关

    位于北直隶真定府阜平县之西,即在今河北阜平西北。有二关城。明正统二年(1437)筑下关,景泰二年(1451)筑上关。皆与山西连界,列兵戍守。

  • 所以迹

    亦称无迹。西晋郭象用语。与“迹”相对。指超乎事物的形迹或现象的抽象存在,而被视为事物或现象的真实本性。《庄子·应帝王》郭象注:“夫有虞氏之与泰氏,皆世事之迹耳,非所以迹者也。所以迹者,无迹也,世孰名之

  • 清穆宗旧纪

    书名。清史馆撰。十四卷。光绪三年(1877)编撰。关于同治年间军事、财政、外交、文武大臣的任免、官制营制的移改、黄河的治理、左宗棠之奏设闽厂造船等,均有所记载,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有清末钞本。

  • 朱骏声

    1788—1858清江苏吴县人,字丰芑,号允倩。嘉庆举人。官黟县训导。少时问学于钱大昕,奠定小学与经史基础。咸丰元年(1851)进呈所著《说文通训定声》,文宗赏以国子监博士。是书取许慎《说文》所收之字

  • 谈瀛录

    书名。清王之春撰。四卷。光绪五年(1879)王氏奉命赴日本考察政治、风俗等,是书为该行日记随笔,起十月十八日,迄十一月二十四日。凡《东游日记》、《东洋琐记》两篇,附《朝鲜连日本图》、《日本舆图》、《中

  • 白钺

    1454—1510明南宫(今属河北)人,字秉德。白圭次子。成化进士,授编修。正德三年(1508)任礼部尚书。五年,加太子少保,兼学士,入内阁,专典诰勅,掌詹事府事。习典故,长词翰。为人厚重,政尚宽简。

  • 斗栱

    又称铺作、斗科。古建筑特有的构件之一。位于柱头、额枋与梁、枋、桁之间,一般由斗、栱、昂、枋等部件组成,其中主要部件为斗、栱,故名。其结构相当复杂,用许多方斗、栱、斜昂、枋子等构件组合在一起,层叠伸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