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节气

节气

天文学名词。(1)西汉《太初历》规定,从冬至起,偶数次的“”称为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等十二个;还把它们各配属于某月,如清明为三月节。节气可出现于上月的后半月或本月的前半月,如立春可在正月或十二月出现。中国古代历法所指的节气,有时指一段时间,如太阳进入星纪丑宫,相当现今黄经度为270°—300°这段时间,称为冬至。而现在所用的节气都是指时刻,如太阳黄经度等于0°时为“春分”;等于15°时称为交“清明”节气等。(2)民间对中气和节气的一般称呼。

猜你喜欢

  • 进士馆

    清末新科进士集中学习新知的学馆。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始,凡新考取进士者皆令入京师大学堂分门肄业。嗣于太仆寺街别立进士馆,不隶于京师大学堂,并于三十年开学。凡新考取进士年在三十五岁以下者,一律入学

  • 吴道玄

    即“吴道子”。

  • 武奋将军

    官名。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六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七品上。北齐沿置,从八品。

  • 少司农

    清代仓场侍郎之别称。

  • 饮军池

    在今广西宜州市南。相传宋景德间,宜州军校陈进叛,曹利用讨败之,尝饮军于此,因名。

  • 社稷坛

    古代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周礼·地官》:“封人掌诏王之社壝(祭坛与环绕坛的短墙),为畿封而树之。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贾公彦疏:“王之社壝者谓王之三社三稷之坛及坛外四边之壝皆设置之,直言壝不

  • 亭户

    唐以后盐户之一种。因煮盐之地曰亭场而得名,或称灶户。宋代亭户专置户籍,免除科配徭役,以盐货折纳二税,官给煎盐草荡和煎盐本钱,计丁输课。课盐按官价卖纳入官,课额之外的余盐称浮盐,则略增价钱,亦全部官买,

  • 叶惠仲

    1340—1403明临海(今属浙江)人。与兄夷仲并有文名。为方孝孺所知。建文中以知县征修《太祖实录》,迁南昌知府。永乐元年(1403)以修《太祖实录》,直书“靖难”之事,遭族诛。

  • 明人“汗”的异译。如称俺答汗为俺答哈,昆都楞汗为昆都力哈,彻辰汗(辛爱)为乞庆哈等。

  • 浙江省减赋全案

    书名。清杨昌濬主编。十卷。同治年间清廷尝允许浙江省减赋,同治九年(1870)杨氏任浙江巡抚,乃辑录前后奏议、谕旨、公牍及各属原征细册、除减实征细册等成此编。为浙江财政史料。有同治浙江粮储道库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