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胡卢河

胡卢河

唐时滏、漳水下游一段(约今河北宁晋县至武邑县的滏阳河)别称为长芦水,五代、北宋时始兼有胡卢河之称。元、明以后专称胡卢河。时漳水干流东至馆陶县(今属河北)入卫,遂专为滏水下游。该段河流上承大陆泽水,北有洨、槐等水注入,水面辽阔。五代周世宗时曾疏浚以防契丹。明初以后,滹沱河常南决入河,又兼为大陆泽及其北总水所汇,下泄河道狭窄,致使宁晋县至冀州一段河道渐潴为湖泊,因主体部分在宁晋县境内,故又称宁晋泊。清时拓展下游河道,积水渐消。至近代又复河形,惟不再名胡卢河,而名滏阳河。

猜你喜欢

  • 行临

    古代城防设施。为高而可移动之作战工具,用以防御敌人密集攻城。《墨子·备蛾傅》:“蛾傅者将之忿者也,守为行临射之。”

  • 张存孟

    即“不沾泥”。

  • 印曹

    ①官署名。汉代始置。属御史台。《宋书·百官志下》:“掌刻印。”设侍御史掌其事。两晋,南朝宋、南齐亦置。梁、陈不详。②主簿之别称。唐、五代各官署一般以主簿监印,故名。

  • 李万庆

    即“射塌天”。

  • 孔贞运

    1576—1644明应天句容(今属江苏)人,字开仲,号玉横。孔子六十三世孙。万历进士,授编修。天启中,充经筵展书官,纂修两朝实录。崇祯元年(1628)擢国子监祭酒。九年官至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因忤温

  • 征西前将军

    官名。明代军制,大同地区总兵官挂印称将军者,称此号。

  • 译场

    中国古代翻译佛经的组织及场所之通称。国家及民间均有设立,译场内有译主、证义、证文、书字、笔受、缀文、参译、刊定、润文、总勘等细致分工。

  • 官制用语。代理、兼摄之意。汉代指官吏未授正式官衔暂且代行职权,其位低于正式官职。亦指副职。如假候、军假司马。魏、晋、南北朝多见,举凡实职、加官皆可假授。北魏又有“假爵”之制。授予假职者,或为临时性,以

  • 龙邱戢匪纪略

    书名。清末杨葆光撰。一卷。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七两月杨氏以县令办团练,镇压义和团。此编即记其始末。

  • 西魏五铢

    又称大统五铢。西魏铜钱。文帝大统六年(540)始铸。钱面有外郭,无内郭,钱文“五铢”,“朱”字头方折,“五”字交股直笔,右边穿孔处有一直画,书法似北魏永安五铢。西魏文帝(507—551) 即元宝炬。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