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租庸调

租庸调

唐代前期的赋税制度。规定课户每丁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产交绫(或绢、絁)二丈,如纳布为二丈五尺,输绫、绢、絁者纳绵三两,输布者纳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以纳绢、布代力役),每日折绢三尺(布加五分之一);有事而加役者,十五天免调,三十天则租调俱免,正役和加役不得超过五十天。租调征收时,据收成好坏,定减免办法。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调,损七以上课役俱免。若桑麻损尽者,各免调。特殊人户有豁免租庸调权。五品以上高官及皇亲、外戚等俱可按规定免赋役,六品以下、九品以上官吏可免本人课役,男老及男废疾、笃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等,亦不课。天宝年间,每年收入租钱二百余万缗,粟一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百八十余万屯,布一千零三十五万余端。租庸调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多少,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绢粟。后因土地兼并剧烈,农民大量逃亡,无法继续。建中元年(780)实行两税法时,正式废除。

猜你喜欢

  • 吴直方

    1275—1356元浦江(今属浙江)人,字行可。泰定间,入御史大夫马札儿台馆,教其子脱脱、也先帖木儿。顺帝至元间历官中政院长史。时脱脱伯父右丞相伯颜专权自恣,劝说脱脱大义灭亲,逐伯颜。脱脱执政后,提出

  • 班改

    官场用语。宋代选人经过磨勘应改为京官,须赴班引见皇帝,才能改官。参见“班引”。

  • 内翰林秘书院

    见“内三院(1)”。

  • 莽布支

    即“论弓仁”。

  • 蒲辇

    见“猛安谋克”。

  • 八罩

    即今台湾澎湖县南望安岛。清澎湖厅所属巡检司驻此。

  • 中国历史战争形势图说附论

    历(歷)书名。近人卢彤撰。上、下两卷。自黄帝破蚩尤于涿鹿,晋文公破楚城濮之战始,至清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及左宗棠由陕甘进军新疆等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共四十四次,均绘有形势图,并

  • 武宁军

    唐方镇名。建中三年(782)置徐海沂密都团练观察使。贞元四年(788)置徐泗濠节度使,治徐州(今属江苏)。贞元后时废时置,称号屡变。永贞元年(805)置武宁军节度使,领徐、泗、濠、宿四州,约当今安徽池

  • 直学士院

    官名。北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始置。以中书舍人及知制诰充任。其后,翰林学士阙,常以他官直学士院。南宋,以翰林学士官高多不除人,而以直学士院代行其职。

  • 滦州煤矿公司

    官商合办企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袁世凯饬天津官银号筹办,次年正式成立。迄至三十四年,实收股银近三百万两,官股约占三分之一。周学熙为首任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