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私从

私从

西汉吏士私募之随从,出征时以负担粮食,充仆役。《汉书·李广利传》:“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颜师古注:“负私粮食及私从者,不在六万人数中也。”又《汉书·赵充国传》:“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

猜你喜欢

  • 障塞

    秦汉时边防工事。汉代长城称塞,每隔百里塞墙,于险要之处筑一城堡,称障。边郡部都尉领诸障,障领诸亭燧,故常以障塞与亭燧对称。《汉书·匈奴传》:“障塞破坏,亭燧灭绝。”

  • 师山文集

    书名。元郑玉撰。八卷,遗文五卷,附录一卷。前八卷为郑玉自编,遗文五卷为其裔孙虯、鲸所编,附录一卷为当时酬赠诗文及后人题咏。所记多顺帝时事。通行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善道堂补刊本,题为《师山先生文

  • 安国

    ①古国名。昭武九姓之一。分安、东安两国。安国北魏时称忸密,唐时又称布豁、捕喝。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治阿滥谧城(布哈拉)。俗信佛教。隋唐时,数遣使朝贡。显庆中,唐以阿滥谧为安息州,以其君昭武

  • 卫所屯田

    明清屯田之一种。明代始行卫所制,其军士按一定比例进行守城和屯种,时称军屯。清代则指由绿营兵屯种的明代遗留之田地。其制始于顺治元年(1644)。次年差御史一员巡视屯田。三年更定屯田官制:每卫设守备 一员

  • 理事无碍法界

    佛教术语。华严宗依“事”、“理”二法界推演而来,理事圆融无碍之谓。《华严法界玄镜》:理事“无碍法界,具性(共性)分(个性)义,不坏事、理而无碍”。认为理与事之间是共性与个性,本体与形相的关系;理是一个

  • ①官署名统称。汉代各衙属多有以此命名者。如太仆寺属下有龙马、闲驹、橐泉、騊駼、承华五监。魏、晋、隋、唐后渐成部分衙门的统称。如国子监、将作监、少府监、长秋监、都水监、军器监。明代内外衙门均有,如内官二

  • 侬独赤

    即“奴都赤”。

  • 粤剑编

    书名。明王临亨撰。四卷。临亨,字止之,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二十九年(1601)赴粤审案,记途中见闻而成此书。分古迹、名胜、时事、土风、物产、艺术、外夷、游览八类,于万历时中官税使横暴为虐

  • 厩副

    官名。清代内务府庆丰司、上驷院等机构所属典牧官。分掌马、驼、牛、羊畜养之事。上驷院所属皇城及京畿南苑设马厩十七个,养马七百余匹,每厩皆设一人司之。庆丰司所属在京皇城及南苑、丰台等地分设内牛圈三,外牛圈

  • 浪舡

    俗称天平舡。明江南小船之一种。三吴地区水道弯曲,多深沟,大船不便,故用此种小船载运客货。艄后有大橹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