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神祗坛

神祗坛

祭坛名。为祭祀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诸山神之所。天神地祇之祀,古已有之。明洪武二年(1369),建于南京圜丘堆之东,方丘堆之西。郊祀前期,皇帝亲诣坛,设神位,以酒脯祭告。郊祭之日,就坛祭祀。后改遣官预告。三年,又建山川坛于南京正阳门外,天地坛西,合祀诸神。永乐迁都后,于北京建山川坛,同南京之制。嘉靖十一年(1532),改山川坛为天神地祇坛,建于先农坛之南。天神坛在左,南向,共有云、雨、风、雷四坛;地祇坛在右,北向,共有五岳、五镇、诸陵山、四海、四渎五坛。太岁、月将、旗纛、城隍诸神不在此坛祭祀。凡辰、戌、丑、未之年仲秋、皇帝亲祭,余年则派遣大臣代祭。隆庆元年(1567),改以天地神祇从祀于南北郊,遂罢。清顺治初于京师先农坛南建天神坛,天坛西建地祇坛。又令各府州县均建神祇坛,岁春秋仲月,有司致祭。

猜你喜欢

  • 建州卫

    明代女真诸卫之一。属奴儿干都司。永乐元年(1403)置。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女真人居地(一说即今绥芬河流域),以阿哈出(后赐姓名李思诚)为指挥使。永乐八年(1410)至十年间,又于今吉林省珲春市与朝鲜

  • 掌乐郎

    散官名。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置,属教坊。从八品上。元废。

  • 使主

    北朝对代表国家出使到其他政权的首席使臣之称。一般冠以使命名号,如聘梁使主、聘周使主、哒使主等。其助手称使副。

  • 江湛

    408—453南朝宋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人,字徽渊。初为著作佐郎,元嘉中,屡迁至吏部尚书。在选职,家虽贫,不受饷馈请谒,时论称之。文帝将北伐,举朝以为不可,他独赞成。时与尚书仆射徐湛之并居权要。逆

  • 天从广德皇帝

    见“黄广德”。

  • 巴思哈

    1632—1661哈一作翰。清宗室。克勤郡王岳托第五子。崇德四年(1639)封镇国将军。顺治六年(1649)晋多罗贝勒。十一年以随敬谨亲王尼堪征大西军李定国部败绩罪,削爵。次年擢镶红旗满洲都统,封镇国

  • 蒙阴县

    西汉置。治今山东蒙阴县西南,蒙山之北。属泰山郡。东汉省,西晋复置,移治今蒙阴县东南。南朝宋废。东魏复置。北齐废。元皇庆中复置,移治今县。

  • 除书

    朝廷除授官职的文书。朝廷决定某人任某职后,由吏部发出除书,并送达受任者。在吏部留有底案。

  • 太平广记

    小说总集。北宋李昉等编辑。因书成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五百卷,另目录十卷。按性质分九十二大类。采录自汉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四百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小说资料。其中引用的书,有很多已经散佚、残

  • 辟望镇

    在今广东澄海市。明洪武五年(1372)置巡司。嘉靖三十八年(1559)败倭寇于南阳湾,倭奔辟望港口,次年平之,即此。四十二年改置为澄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