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祓禊

祓禊

防灾祭祀仪式。《周礼·春官·女巫》郑玄注云,祓,指拔除邪秽;禊,指洗洁身体。也称“祓除”或“禊”。各地进行此祭的时间、地点、方式不同。有在岁首进行,也有在春秋二季分别进行。其地点,有的在宗庙或社坛中,有的在水滨。其方式,有的举火,有的薰香沐浴,有的用牲血涂身。而其中以三月上巳日在水边,由女巫主持,以香草水洗手、脚、身的祓禊仪式最为普遍。后代沿用,具体内容或用不同。

猜你喜欢

  • 商任

    春秋晋邑。即任。因近商墟,故名。在今河北任县东;一说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安阳境。《春秋》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于商任”,即此。

  • 半分庄头

    清制,领种内务府及八旗所属地亩,负责纳粮的人称庄头,亦称大粮庄头。其中领种地亩十八顷者称整分庄头,领种地亩九顷者为半分庄头。

  • 木速儿蛮

    即“穆斯林”。

  • 后周恭帝

    后(後);953—973即柴宗训。五代后周皇帝。公元959—960年在位。世宗柴荣第四子。生于澶州(今河南濮阳)。初封梁王。七岁即位。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等禁军将领拥兵自重,伺机夺权。显德七年(960),

  • 安南长官司

    土司名。明置。治今云南蒙自县东老寨。居民主要有今彝族、哈尼族先民。

  • 典牧监

    官署名。元代置。秩正三品,掌东宫马畜,隶詹事院、储政院。大德十一年(1307)置,后罢。文宗天历二年(1329)复立。置卿、太监、少监、丞各二员。

  • 户部使

    官名。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置,为三部使之一,掌天下户口、税赋籍帐,及榷酒、工作、衣储之事。淳化四年(993)罢,五年复置。咸平六年(1003)再罢。辽代置,为南面官,为户部使司长官。

  • 斛斯椿

    495—537北魏广牧富昌(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南)人,字法寿。高车族。初投尔朱荣,常预军机。孝庄帝初,封曲阳县公,寻除荣大将军府司马。从平葛荣,以功除上党太守,迁东徐州刺史。尔朱荣死,依汾州刺史尔朱兆

  • 曹志

    ?—288或294西晋谯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字允恭。魏陈思王曹植子。少好学,善骑射。植立为嗣。封济北王。入晋,降鄄城县公。迁章武、赵郡太守。虽累郡职,日习游猎,夜诵诗书,不以政事为意。迁博士祭酒。

  • 白石洞

    在今广西桂平市东南白石山。《资治通鉴》:隋开皇十七年(597),桂州俚帅李光仕“帅劲兵走保白石洞”,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