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礼毕乐

礼毕乐

又名文康乐。隋七部、九部乐中最后一部。本出自晋太尉庾亮家,亮卒,歌伎追思亮而作,以其谥号名乐,谓之文康乐。隋时,每奏七部或九部乐终,则奏此乐,故以“礼毕”名之。行曲有《单交路》,舞曲有《散花》。乐器有笛、笙、箫、篪、铃槃、鞞、腰鼓等七种,三悬为一部,乐工二十二人。入唐,被太宗削去,遂失传。

猜你喜欢

  • 六科掌印给事中

    官名。明洪武六年(1373)置六科给事中,每科二人,并铸各科给事中印,推各科年长者掌管,遂有此称。二十四年,设六科都给事中,遂罢。清康熙五年(1666)复置,每科满、汉员各一人,掌科务。参见“六科”。

  • 左安乐王

    官名。匈奴置。由单于子弟充任,统领部众,位左、右显禄王下。

  • 排单

    见“信牌”。

  • ①储藏粮食的机构。战国齐等国置。有“左廪”、“右廪”之分。②廪人之省称。

  • 春秋郑邑,后入周。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王取邬、刘、��、邘之田于郑”,即此。

  • 寿阳县

    ①即受阳县。治今山西寿阳县西。《资治通鉴》:西晋永嘉六年(312),拓跋猗卢遣六修引兵救刘琨,大败刘粲,复晋阳,猗卢“因大猎寿阳山,陈阅皮肉,山为之赤”,即此县之山。②唐贞观十一年(637)以受阳县改

  • 舌诊

    又称望舌。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察舌诊断疾病的方法。舌为心之苗,脾之外经;苔为胃气的反映,脏腑所属的经络很多上络于舌部。舌诊分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

  • 达尔汉伯克

    即“达鲁罕伯克”。

  • 楚兵法

    书名。相传春秋时楚武王熊通撰。《汉书·艺文志》著录七篇,图四卷。列于兵形势家。《左传·庄公四年》:“楚武王荆尸。”荆尸即楚国陈兵之法。《楚兵法》疑即此。《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庄王令尹孙叔敖“择楚国之

  • 黄萧养

    ?—1450明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因事下狱。正统十四年(1449)发动囚徒反狱,旬日至万余人。进围广州城,重创官军。自称顺民天王,建元东阳。次年,巡抚杨信民诱降,欲受抚。官军乘机进击,兵败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