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
摩崖刻石。隶书。碑额题“故司隶校尉楗(犍)为杨君颂”,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刻。记杨孟文(名涣)主持修复褒斜栈道事。因在陕西褒城北石门崖壁上,故名。书法雄健恣肆,为汉隶的代表作之一。石门县南朝陈以澧阳县改名。即今湖南石门县。为天门郡治。隋属澧阳郡,唐、宋、明、清皆属澧州,元属澧州路。
石门颂
摩崖刻石。隶书。碑额题“故司隶校尉楗(犍)为杨君颂”,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刻。记杨孟文(名涣)主持修复褒斜栈道事。因在陕西褒城北石门崖壁上,故名。书法雄健恣肆,为汉隶的代表作之一。石门县南朝陈以澧阳县改名。即今湖南石门县。为天门郡治。隋属澧阳郡,唐、宋、明、清皆属澧州,元属澧州路。
石门颂
书名。明郑若曾撰。八卷,每卷又分二子卷,附图一百八十五幅,计十余万言。为作者在完成海防专著《筹海图编》后,为使“江海巨防相为表里”而续作的江防专著,为军事地理之作。其中有兵器总论、火器论、处置焰硝论、
北朝时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有武略。初为员外散骑侍郎,曾从北魏北海王元颢出讨关陇万俟丑奴,平阳王元修闻其名,引为宾客。元修即帝位时,使总宿卫。曾劝帝西迁以摆脱丞相高欢之控制,帝纳之。西魏大统四年(5
书名。清载龄等奉敕编。一百卷。继同治四年(1865)续修《户部则例》而成。同治十三年告成。亦分户口、田赋、库藏、仓庾、漕运、盐法、茶法、参课、钱法、关税、税则、廪禄、兵饷、蠲恤、杂支、通例十六类。于道
官名。即门下侍郎,唐光宅元年(684)改。神龙元年(705)改为黄门侍郎。天宝元年(742)复名门下侍郎。
道教经籍名。非一人一时所作,大体形成于东汉后期,由方士干吉(一作于吉)编纂而定,假托为仙人授予的神书。顺帝时,干吉的门徒宫崇将此献给朝廷,被斥为荒诞不经。据《后汉书·襄楷传》和葛洪《神仙传》,内容多言
地区名。川即平川。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东洋河南。《魏书·太祖纪》:登国元年(386)正月,拓跋珪即代王位,“大会于牛川”;十月,“自弩山迁幸牛川,屯于延水(今东洋河)南”,并即此。
915—976宋初并州盂县(今属山西)人,字德明。历仕后晋、汉、周。周世宗攻北汉还,留驻晋州(治今山西临汾),任兵马都监。旋署权隰州事,曾击退北汉军进攻。后历澶州巡检使、丹州刺史等。宋建隆四年(963
官名。即屯田曹(司)郎。西晋太康间始置(一说三国魏已置),六品,掌尚书屯田曹事,与屯田郎中互称。东晋废。南朝梁、陈复置。北魏亦置,太和十七年(493)定郎为从五品中,郎中五品上,二十三年均称郎中,六品
?—818唐时渤海第九代王。公元818年在位。大言义弟。卒谥简王。
在河南开封市内。本北齐大建国寺,天保六年(555)建。后废。唐神龙中复建为寺。延和元年(712),改名相国寺。北宋至道二年(996)扩建。太宗题曰“大相国寺”。寺内有市,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四方商旅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