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知县

知县

官名。地方行政机构县之长官。源于唐。唐代县之长官为县令,如县令阙,以佐官代理县令之职者则称“知县事”。知县之名起于宋。乾德元年(963),始以朝官为县之长官,称为“知县事”,简称“知县”。掌教化百姓,劝课农桑,平决狱讼。凡户口、赋役、钱谷、赈济、给纳等事皆掌之。有戍兵驻县者,则兼兵马都监或监押,总治本县兵民之政。元代不置,以县尹为县之长官。明代始以知县正式为县一级长官。掌一县之政令,亲理户籍、赋役、缉捕、诉讼、文教等事,为临民之官,故有“父母官”之称。明初,知县品秩不一,朱元璋吴元年(1367)分天下县为三等,税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六万石以下为中县,知县正七品;三万石以下为下县,知县从七品。后并定为正七品。初期,颇重吏治,知县不限资格,而考核颇严。治绩优异者得取入京,升授六部主事等官,故每以内任为荣。中叶以后,地位愈轻。清承明制,品秩亦为正七品。例以新进士朝考后分发各省即用,或国子监荫生及恩、拔、副、岁贡生奉旨外用,以及由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汉军七品笔帖式、京府经历等官升任。

猜你喜欢

  • 承事郎

    散官名号。北宋始置。前期为正八品下文散官。元丰三年(1080)后改置为新寄禄官,正九品。取代旧寄禄官大理评事。金再置为文散官,以授正八品下文官。元代沿置,改文官正七品,敕授。明为文官正七品,初授。

  • 宇文之邵

    1029—1082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字公南。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神宗即位求言,上疏论得失,不用。以太子中允退居十五年而终。其志行学识为司马光、范镇所推许。

  • 夏虫自语

    书名。清杨德荣撰。记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克绍兴见闻,涉及民选乡官及包立生组织团练抗拒太平军等事。有光绪七年(1881)刻本,收入《大亭山馆丛书》第二册。

  • 浙东纪略

    书名。清徐芳烈撰。一卷。成书时间不详,有《痛史》本、上海涵芬楼旧藏抄本、浙江古籍出版社明末清初史料选刊本。记载南明鲁王政权的历史。作者曾任鲁王中书舍人,目睹时事,循日记体,多属实录,许多内容较他书尤详

  • 司马池

    980或989—1041北宋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字和中。司马光父。第进士。历任州县长吏,擢利州路转运使,知凤翔府。召知谏院,辞不就,以不慕荣利为仁宗所称。入为侍御史知杂事,改户部度支、盐铁副使。擢

  • 婺源县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析休宁县置,因婺水绕城三面,故名。治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清华镇。属歙州。天祐时徙治今县。宋属徽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县,属徽州府。清因之。

  • 天昰会

    清代秘密会社。创于道光年间。

  • 诸司局人匠总管府

    官署名。元代置。属工部。管领制作。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始置,领两都金银器盒及符牌等十四局。二十四年,改以所隶八局别属工部与金玉府,只领收支库、大都毡局、大都染局、上都毡局、隆兴毡局、剪毛花毯蜡布

  • 扶桑游记

    书名。清王韬撰。分上中下三卷。王氏于光绪五年(1879)出游日本,将东渡观感记下,于是有《扶桑游记》存世。除介绍日本各地风俗、民情、名胜及“效仿西法”外,还间涉明室遗民流亡日本事。尤着重考察日本政治制

  • 曹雪芹

    约1711或约1715或约1724—1763或1764清满洲正白旗人,隶内务府包衣佐领,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寅孙,曹頫子。幼年居南京,生活富贵。雍正六年(1728)因家产被抄,遂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