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洛交县

洛交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因在洛水之交,故名(《元和郡县志》)。治今陕西富县。属鄜州。大业三年(607)为上郡治。唐复为鄜州治。蒙古至元四年(1267)废。

猜你喜欢

  • 太子率更寺

    官署名。北齐置,掌东宫周卫禁防,漏刻钟鼓,并领中盾署,设令、丞为长贰,隶詹事府。与太子家令寺、太子仆寺合称东宫三寺。隋沿置,掌伎乐、漏刻,不领署。唐初沿置,龙朔二年(662)改称司更寺,咸亨元年(67

  • 五马渡江

    西晋末司马睿等五王渡江之称。永嘉之乱后,晋王室大多沦亡,随琅邪王睿南渡者仅彭城王玄、汝南王宏、西阳王羕、南顿王宗,合为五王,是谓五马渡江。五王渡江处在幕府山(在今江苏南京西)前宣化津,时人因名为“五马

  • 高要县

    西汉置。以境内有高要峡为名。治今广东肇庆市。汉、晋属苍梧郡,南朝宋、齐属南海郡,梁、陈为高要郡治。隋以后先后为端州、信安郡、肇庆府、肇庆路治。1986年迁治南岸镇。

  • 南汉殇帝

    920—943即刘玢。五代时南汉国君。公元942—943年在位高祖刘岩第三子,初名宏度。封秦王。光天元年(942)继位。时循州(治今广东龙川西)张遇贤起义军大败南汉越王刘宏昌、循王刘宏杲所率官军,岭东

  • 后戍法

    后(後)对戍卒迟到者的惩处法规。凡戍卒在部队已出县界才赶到者,即为犯后戍法。《尉缭子·兵令下》:“发日,后其将吏出于县部界者,以坐后戍法。”

  • 昌言报

    杂志名。前身为《时务报》。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一日(1898.8.17,一说六月二十一日)汪康年改为现名,以副光绪帝广开言路、据实昌言之谕,并自任总理,延梁鼎芬为总董。封面、版式、体例依旧,册次另起,销

  • 惠民仓

    宋太宗时,各州设置惠民仓,粮价稍贵,即减价向贫民粜粮,但每人不得超过一斛。真宗以后,名存实亡。南宋时,有些地方还设有惠民仓。

  • 叠州

    北周建德六年(577)以吐谷浑地置。因群山重叠得名。治叠川县(今甘肃迭部县境)。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移治合川县(今迭部县西,后移今迭部县)。辖境相当今白龙江上游地区。广德以后地入吐蕃

  • 六齐

    古代冶炼青铜的六种铜锡配比。《考工记》:“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其下复举斧斤等五齐。齐,剂也,谓铜与锡(铅)之配比。近人于六齐之具体比例所说不一,一说钟鼎之齐,铜六分之五,锡六分

  • 交趾县

    隋开皇十年(590)于汉赢县地置。取汉交趾郡为名。治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属交州。大业初属交趾郡。唐武德四年(621)于县置慈州(后改南慈州).县废。五年分宋平县复置。治今河内市附近。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