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江陵望山竹简

江陵望山竹简

战国时楚国竹简。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今荆州)望山1、2号墓。1号墓竹简约二十三四简,已残断,最长的一简长42.5厘米,余多在10厘米以下。简文共存千字左右,已难缀合成篇,主要内容可能是有关墓主人(昭)固生前的疾病以及为其疾病或其他事而进行祷祝、祭祀、占卜等活动的杂记。祭祀对象除山川神祇外,有柬大王、圣王、王三个楚王名,一说即楚简王、声王、悼王,为了解墓主人身份及此墓之年代提供了线索(参见“江陵望山1号墓”)。简文还详记了祷祝、祭祀的名目及祭品,可资了解楚国贵族之宗教习俗及其思想意识,简文中的代月名亦可补文献之阙。2号墓竹简在十三简以上,最长的64厘米,一简字数最多达七十三字,内容属*遣策,所记名目繁多的器物反映出楚国手工业发展的水平。

猜你喜欢

  • 汉西域图考

    书名。清李光廷撰。七卷,卷首一卷。李氏依据两汉至清记载西域的史传、说部以及佛教的有关记录、外国所绘地图、西方史籍记载等,考订汉敦煌关外西北至大秦,又西北至于海,西南至安息,又西南至于海的历史地理。卷一

  • 焦勗

    明宁国(今属安徽)人。曾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口授的欧洲火器技术,辑成*《火攻挈要》,于崇祯十六年(1643)刊印,为全面介绍欧洲火器技术著作。

  • 韦朝元

    1768或1771—1797清贵州南笼(今安龙)人,又名德明,小名阿成,号七绺须。布依族。农民出身。善拳通医,免费治病,被尊称为“韦大先生”。嘉庆二年(1797)与王囊仙等于南笼普坪率众起义,自任大王

  • 白乌

    隋末向海明(或作向海公)年号(613)。

  • 色役

    唐时不同身分之人负担各种不同种类的役,谓之色役。常见色役有三四十种。一类是对人民的剥削,包括白直、执衣、士力、仗身、防阁、庶仆、丁匠、门夫等;另一类是文武散官、勋官及品官子弟升官的阶梯,每年按期到都省

  • 古拉兰萨

    1820—1851清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北票)人。蒙古族。旺钦巴拉长子,尹湛纳希之兄。自幼好学,兼通蒙汉文,工诗。道光二十七年(1847)父死,继任旗协理台吉。创作蒙古文五言诗、七言诗和绝

  • 耆民

    明代荐举名目之一。又称耆儒,指山林遗隐中之年高德劭者。明太祖尝命征聘,授文华殿大学士、副都御史等官。永乐后不多行。

  • 巩彦晖

    1204—1259元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太宗时从军攻宋,参与光、滁、黄、寿、泗等州战役,屡立战功,受赐银符牌,兼镇抚事。宪宗九年(1259),渡江攻武昌,负伤被俘死。

  • 圣安本纪

    书名。一名《圣安纪事》。明末清初顾炎武撰。二卷。记述弘光一朝史事,起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史可法督师淮上,至弘光元年(1645)六月弘光帝被俘至北京止。隆武朝上弘光帝尊号曰圣安帝,故名。

  • 女隤

    即“女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