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榷盐

榷盐

原指汉武帝时所实行的政府垄断食盐产销制度。唐宋时亦指政府对盐实行专卖与课税制度。又称“榷盐制”、“榷盐法”。唐初沿隋制,无榷盐法。开元元年(713)始征盐税,天宝时正式订盐税每斗十钱。安史乱起,支出浩繁,财政日窘,乃于乾元元年(758)命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变盐法,始行食盐专卖制。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旧业户及游民业盐者,除租庸外,免其杂徭,所产之盐悉归官府专卖,严禁盗煮私盐。盐价每斗加时价一百钱出售,是将盐税并入盐价征收。至宝应元年(762),刘晏更以此法创就场征税(即就场专卖)之制以代之。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卖与商人,任其所之,其余州县不复置官。距产盐区较远之区,或商人少到之处,官府置“常平盐”,盐价上涨时减价出粜。设四场十监管理盐务,置十三院缉私盐,盐之禁榷制度始臻于完善。刘晏罢官后,盐法渐乱。宪宗时,为整饬盐法,曾命李巽为盐铁使,大正其事,大获其利。唐末五代,盐利大部入于藩镇。五代后唐设榷盐院及榷盐务,掌征收盐税。宋代设置掌盐政之盐铁使及管理专卖和盐利收入的榷货务。盐分官制和民制官收两种。盐户所产盐按官价由官府全部收购,严禁私卖。各产区食盐,严格划分销售区域,不得越界。食盐销售,或官鬻,或通商。官鬻为官般(搬)官卖的直接专卖制,盐利收入归地方。通商为官府将食盐批发给盐商的间接专卖制,盐利收入由朝廷支配。通商之法,初行实物入中折价,以盐抵偿的交引制。庆历八年(1048),范祥改为用现钱购买盐钞,领盐出售的盐钞制。徽宗时蔡京改行引法。无论官鬻或通商,官府买卖一斤食盐,可获利几倍以至十几倍。辽金亦有此称。辽置榷盐院,金设有榷盐官。参见“盐法”。

猜你喜欢

  • 一种轻盈、稀疏、方孔的丝织物。组织有平纹和绞经两种。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内司服》“素沙”。特点是轻柔透亮。秦汉时广泛用于做夏服和衬衣。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出土大量纱织物,其中一

  • 枭罗个(箇)没里

    即“饶乐水”。

  • 市贾

    亦作市价。战国对市场物价之通称。《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

  • 钟(鍾)离县

    秦置。治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两汉属九江郡。三国时废。西晋太康二年(281)复置。东晋安帝时改名燕县。北齐复名钟离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名中立县,次年又改临淮县。北齐以后历为钟离郡、西楚州、濠

  • 宋文帝

    407—453即刘义隆。南朝宋皇帝。公元424—453年在位。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晋末,封彭城县公,历官至荆州刺史。宋永初元年(420)封宜都王。景平二年(424),少帝废,为司空徐羡之、尚书令傅亮

  • 领尚书事

    职衔名。即以他官兼领尚书政事,参与政务。始于西汉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受武帝遗诏辅政。其后,张安世以车骑将军、孔光以光禄勋、张禹以光禄大夫等均曾领尚书事。位尊权重。东汉称录尚书事。三国吴

  • 柏铁木尔

    即“伯帖木儿”。

  • 雁门渠

    三国魏雁门太守牵招所开,又称牵招渠。时因“郡所治广武,井水咸苦,民皆担辇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准望地势,因山陵之宜,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三国志·魏志·牵招传》)。源出于雁门山,流经代县东

  • 休莫霸

    ?—60东汉西域于阗王。初为于阗大人。于阗为莎车所并后,置将镇守。明帝永平三年(60),于阗别部大人都未兄弟共杀莎车镇将君得。他复与汉人韩融等杀都未兄弟,自立为于阗王。旋又与拘弥国人攻杀莎车在皮山的镇

  • 五彩瓷器

    陶瓷名词。属釉上彩瓷器中的一类。釉上彩常见的颜色有红、绿、黄、黑、紫、蓝等,实乃釉上多彩瓷器。创于明成化年间,嘉靖、万历时期和清康熙时期的五彩瓷器均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