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楚方城

楚方城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之长城。楚“方城”之称始见于《左传》、《国语》。《左传·僖公四年》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国语·齐语》记齐桓公“遂南征伐楚,济汝,逾方城,望汶山”。韦昭注:“方城,楚北之阨塞也。”《左传·襄公十六年》:“楚师败绩,晋师遂侵方城之外。”其可考之大致走向是,西南自今邓州市东北境,沿湍水东岸北上,入今内乡东北境与今南召西北境,继折向东,沿伏牛山脉南麓伸至今鲁山东南境,遂转向东南,入今叶县与方城交界地,东行,至今舞阳境折向南,入今泌阳境,由此转向西南入唐河境,总长近千里。一说此长城北段,即伏牛山南麓一段,实依山为险,未筑城墙。其东、西两段系就地取材,以土、石构筑。据实地考察,在今叶县与方城间大吴口附近仍可见土、石长城遗迹,东西走向,垣有南北两重。或说方城非一时所修,鲁山以东部分筑于春秋时期,鲁山以西部分扩建于战国楚顷襄王初年。

猜你喜欢

  • 诸国臣服传

    书名。撰人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诏修。今未见传本。

  • 参将

    官名。(1)明代镇守地方的统兵官。位在总兵、副总兵之下,分守各路。无品级和定员。(2)清代绿营军将领。即营的最高统兵官。统理一营军务。位于副将之下。正三品。分属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管辖。专守一城,或

  • 丙午之耻

    即靖康之耻。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因靖康元年(1126)为丙午年,故称。亦称*靖康之变。

  • 训州

    唐置羁縻州。治今贵州盘县。天宝元年(742)属黔中郡,隶黔中道。乾元元年(758)属黔州都督府,大历十二年(777)属黔州经略招讨使。大顺元年(890)属武泰军节度使。宋初因之。绍定元年(1228)属

  • 右武郎

    武阶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西上閤门副使置,从七品。

  • 监军

    ①初为临时差遣之职,置于军中,监督出征将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汉代亦或置。《后汉书·袁绍传》:“绍遂以(孟)岱为监军,代配守邺。”时又有监军使者,掌监出

  • 承光

    年号。(1)十六国夏赫连昌年号(425—428)。凡四年。(2)北齐幼主年号(577)。

  • 泥版

    见“楚冥币”。

  • 范济

    元末明初人。元末进士。洪武中以文学举为广信知府,后坐事谪戍兴州。宣宗即位,召至京,年逾八十,陈币法、军政、教育等八事,力主专治内务勿勤远略,授儒学训导。

  • 徐鼒

    1810—1862清江苏六合人,字彝舟,号亦才。道光进士。官至福建福宁知府。道光三十年(1850)任史馆协修、纂修期间,先后编撰《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克九江,直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