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坚昆、鬲昆、黠戛斯、乞利乞思等,清称布鲁特。1935年始定今名。人口143537人(1990年)。居地东起西部天山,西迄布哈尔(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分东西两部。东布鲁特牧于天山北麓,部落五,最著者三:萨雅克、萨拉巴哈什、塔拉斯。部分牧地为准噶尔人所侵,准噶尔平,始复旧地。西布鲁特牧于天山南麓,部落十五,最著者四:额德格拉、蒙科尔多尔、齐里克、巴斯子。各部落自有首领,不相统属。大首领称“”,以下有阿哈拉齐克等大小头目。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至二十四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时,先后臣属清朝。朝贡贸易频繁,税减内地商民三分之一。有求内徙者,授散秩大臣、阿奇木伯克等职。主要从事畜牧业,亦事少量农业。信仰伊斯兰教。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柯尔克孜语支。无文字。通行维吾尔语文。建国后实行了社会改革,各项事业均有发展。

猜你喜欢

  • 绛水

    ①源出山西屯留县西南盘秀山,东流至潞城界入浊漳水。②又名白水、沸泉水。源出山西绛县北,西北流至侯马市南,注入浍水。③又名绛溪河。源出四川简阳市西北,东流合赤水河注入沱江。

  • 左执

    尚书仆射的别称。《陈书·张种传》:“宜居左执。”

  • 典织

    女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司织之佐,协掌宫内织物。参见“二十四典”。典珍 女官名。唐改隋之典宝为典珍,为司珍之佐。协掌金玉宝货。宋、金、明历朝沿置。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参见“二十四典”。

  • 琼州起义

    清光绪年间海南琼州汉、黎族人民的起义。光绪四年八月(1878.9)琼州道(今海南省)汉、黎族数千人举行武装起义。在清军镇压下,次年退入山区。至光绪十年,万州(今万宁)、崖州(今三亚)、陵水、乐东、琼山

  • 御(禦)夷镇

    北魏太和中置,以防御柔然。在今河北赤城县独石口之东。与沃野、怀朔等六镇同为北魏军事重镇。一说不数沃野,而以御夷为六镇之一,不确。

  • 高阳氏

    传说中五帝之一。姬姓,高阳氏,名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传说十岁佐少昊,二十岁登帝位,曾“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制尊卑之礼,理四时五行之义。在位七十八年,都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战国末五德终始

  • 列树表道

    古代在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的制度。《国语》记载单襄公语:“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秦汉时续有发展。秦始皇于全国筑驰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代将作大匠职责之一,为“

  • 教军

    见“号军”。

  • 太子左右监门率

    官名。隋代置,掌东宫诸门禁,员各一人,从四品上。大业三年(607)改名宫门将。唐武德五年(622)复置,为太子左、右监门率府长官,员各一人,正四品上。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崇掖卫率,咸亨元年(

  • 名理

    即辩名析理。指魏晋之际的清谈论辩风气。为魏晋玄学中常用的概念和思维逻辑。名与实相对,理与道相通。《世说新语·言语》:“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广)问王夷甫(衍)曰:‘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