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李筌

李筌

唐陇西(治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号达观子。曾隐居河南少室山,研究道教及兵书。开元时任荆南节度判官、仙州刺史(一说为江陵节度副使、御史中丞)。传为李林甫排挤,入山访道,不知所终。认为“天者,阴阳之总名”,万物及人禽草木“俱禀阴阳而生”(《阴符经疏》)。反对卜筮迷信,提倡注重人事,认为国家须“乘天之时,因地之利,用人之力,乃可富强”(《太白阴经·国家富强》)。并提出“任贤使能”、“明审法令”、“贵功赏劳”等主张。精于兵法,强调发挥主观作用,讲究时势权变,提出“地之险易因人而险”(同上,《地无险阻》),“勇怯在乎法,成败在乎智”(同上,《人无勇怯》),“战阵无常势,因敌以为形”(同上,《兵形篇》)等。并对孙子“知己知彼”之说有许多具体发挥。著有《太白阴经》、《中台志》等,注有《黄帝阴符经》、《孙子》等。

猜你喜欢

  • 傈僳

    见“傈僳族”。

  • 燕只斤

    又译衍只吉、晏只吉䚟、额勒只斤。蒙古迭儿列斤部之一支。祖先名迷薛儿·玉鲁,娶从汉地骑驴而来的妇人为妻。蒙古语称驴为燕只客,故名其子为燕只斤,后衍为部名。

  • 兀良合台

    1200—1271又译兀良哈䚟。蒙古兀良合部人。速不台长子。蒙古窝阔台汗时从征金国及钦察、斡罗斯诸部。后分掌蒙哥藩府宿卫,拥蒙哥即汗位。蒙哥汗二年(1252)从忽必烈攻大理,总督大营兵马

  • 庐江国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改庐江郡置,封淮南厉王刘长子赐为庐江王。治所及辖境史无明文。据近人考证,治所可能在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辖境同庐江郡。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复改国为郡。

  • 折俵马

    明代在征收俵马中由本色改折银两,称折俵马。始于成化年间。最初所占比例不大,后逐渐增多,万历中期之后,南方全部改折,北方占十分之七。

  • 宁朔县

    北周置。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北。属化政郡。隋大业三年(607)后属朔方郡。唐属夏州,地入西夏。后废。

  • 尚符玺郎

    官名。亦称尚符玺郎中。属符节令。汉代以郎官而掌符玺,故名。《汉书·霍光传》:“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后汉书·百官志》:符节令属官有尚符玺郎中四人。本注曰:“旧二人在中,主玺及虎符、竹符之半者。

  • 娑陵水

    又名仙娥河。即今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的色楞格河。公元七世纪时为回纥族的主要根据地。《新唐书·回鹘传》:“回纥姓药罗葛氏,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上。”

  • 谒者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为国君、卿大夫的侍从官员,掌接待引见宾客,朝会时担任警卫,亦奉命出使。秦汉宫廷、后宫、太子宫、诸侯王国皆置,员额不等,皆掌关通内外,导引宾客。宫廷所置隶郎中令(光禄勋),设谒者仆射统

  • 护于

    匈奴王号。《汉书·匈奴传》:“乌珠留单于在时,左贤王数死,以为其号不祥,更易命左贤王曰‘护于’。护于之尊最贵,次当为单于,故乌珠留单于授其长子以为护于,欲传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