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性
南宋端州四会(今属广东)人,字伯和。少力学,习本朝典故。以父任入官。淳熙十三年(1186)进《典故辨疑》百篇,对宋朝故实,多所考订,孝宗读而褒嘉之。擢大理司直,迁敕令所删定官、大宗正丞。光宗时,官至户部尚书。嘉泰四年(1204),因反对韩侂胄北伐,出知平江府。后移知江陵府兼荆湖制置使,施行振贷,安抚流民。嘉定十二年(1219),以端明殿学士知平江府,引疾丐祠,卒年七十七。
南宋端州四会(今属广东)人,字伯和。少力学,习本朝典故。以父任入官。淳熙十三年(1186)进《典故辨疑》百篇,对宋朝故实,多所考订,孝宗读而褒嘉之。擢大理司直,迁敕令所删定官、大宗正丞。光宗时,官至户部尚书。嘉泰四年(1204),因反对韩侂胄北伐,出知平江府。后移知江陵府兼荆湖制置使,施行振贷,安抚流民。嘉定十二年(1219),以端明殿学士知平江府,引疾丐祠,卒年七十七。
宫殿名。清在京师西苑、圆明园、清漪园(清末时改建为颐和园)、静宜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处,均建有“勤政殿”,为皇帝驻跸时披阅章奏、召对臣工的日常理政之处。
隋大业初改扬州置。治江阳县(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淮南江北地区及镇江、丹阳、句容,安徽滁州、天长、全椒、来安等市、县地。唐武德三年(620)改为南兖州。七年改为邗州,九年复为扬州。隋炀帝于郡治
爵名。清宗室封爵的第三等,简称郡王。位列世子之下。爵位得传袭于子孙,除世袭罔替者外,袭次递降至奉恩辅国公不再降。郡王初封亦给封号,袭封者沿用。年俸银五千两,俸米二千五百石。蒙古贵族封爵的第二等亦称郡王
约在今福建连江东北黄岐附近。《新五代史·闽世家·王审知》:“海上黄崎,波涛为阻,一夕风雨雷电震击,开以为港,闽人以为审知德政所致,号为甘棠港。”
①北宋大名馆陶(今属河北)人,字鼎臣。王沿子。第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历提点江东、两浙刑狱。庆历新政期间,以擿发所部官吏过失无所隐,与杨紘、王绰被目为“三虎”。入朝为开封府及三司盐铁判官等。明敏强直,不
?—833唐人,字庆臣。少孤贫,进士出身。历校书郎、使府僚佐、监察御史、起居舍人。宝历二年(826),为礼部员外郎,充翰林待讲学士。文宗即位,任户部郎中、知制诰。太和二年(828),为中书舍人,复为翰
即“耶律大石”。
1669—1747清江苏吴江人,字少章。诸生。少从何焯游,焯于及门中推为畏友。康熙三十二年(1693)试京兆不售,年甫四十,以母老遂绝意宦游,大吏以礼敦聘俱不赴。淹贯群籍,尤精于史学。早岁于《通鉴》略
吏名。从事笔译,设于州以上官署。辽道宗大康九年(1083),定译史迁叙等级。金制,役满一百二十个月,即可出职。大定二十八年(1188)规定,省女真译史,从见任从七品、从八品、年六十以上者选用。元制,役
帝王陵墓所占土地。明制,占地内设有卫所、祠祭署、神宫监、神马房、宰牲亭等,房室多至数百间。隙地则由陵户耕种,并多为果园,以所产供给祭祠诸用项。诸王墓亦有占地,正统十三年(1448)定:亲王坟茔地五十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