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朱之瑜

朱之瑜

1600—1682

明末清初余姚(今属浙江)人,字楚屿,一字鲁玙,号舜水。明诸生。崇祯末因不满政局,多次拒绝征召。明亡,受南明权臣马士英迫害,流亡海上近十五年,多次来往于日本、安南、暹罗等地,筹划反清复明活动。永历十二年(1659)参与郑成功、张煌言抗清活动,败后亡命日本,客居长崎、江户(东京)、水户等地,讲学二十余年,传播中国文化及建筑、农艺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受到日本学者尊重,后被水户藩主德川光圀聘为宾师,支持德川光圀建学宫并制定释奠仪注。总结明亡的教训,认识到“民心”之重要,“其心既变,川决山崩”(《阳九述略·致虏之由》),认为政治腐败的原因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反对空虚玄远之学,谓“圣贤要道只在彝伦日用”(《题颜子像》),“学问之道贵在实行”(《答安东守约问》),对宋明理学多有批评。又反对经学独尊,认为史学比经学更实际有用。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谓“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杂说》)。其思想对当时的日本有相当影响,卒后日本学者私谥文恭先生。著作大部分写于日本,日本学者编有多种版本,辛亥革命后传入中国,得到进一步整理。全部著作今人编为《朱舜水集》。

朱之瑜

猜你喜欢

  • 科举制

    见“科举”。

  • 滇西变乱小史

    书名。作者佚名。抄本。记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及其部属虎应龙、刘应贵、马松泉等事迹。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回民起义》。

  • 中国印度见闻录

    书名。一名《苏莱曼游记》。二卷。上卷过去认为系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撰,不确。约撰于公元851年(回历237年,当公元851.7. 5—852.6.22之间,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六年)。记自阿拉伯的阿曼经印度至

  • 帅味

    即“昧”。

  • 噶举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此派注重密宗教义的师徒口耳相传,故称。十一世纪中叶,由玛尔巴创立,一传米拉日巴,再传塔布拉杰,此一传承称塔布噶举;另一传承由琼波南交创立,称香巴噶举,已衰落

  • 姚铉

    968—1020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宝之。太平兴国进士。官至两浙路转运使。善文辞,富藏书。大中祥符四年(1011),纂唐代诗文为一百卷,名《文粹》(今称《唐文粹》)。崇尚韩、柳古文,去取谨严

  • 额外外委

    见“外委”。

  • 金先朝实录

    书名。又名《始祖以下十帝实录》。金完颜勗等撰。三卷。天会六年(1128),太宗下诏求访祖宗遗事。勗等采摭遗言旧事,将始祖以下十帝事迹,综为三卷。皇统元年(1141)十二月书成,进上。参加编修者有韩昉、

  • 埔里社厅

    清光绪十年(1884)析水连沙厅置,以驻地在埔里社得名。又称埔里厅。治今台湾南投县东北埔里镇。二十一年日本侵占台湾后废。

  • 通志堂经解

    书名。一名《九经解》,又名《传是楼经解》。清徐乾学辑。一千七百八十一卷。纳兰性德校刊,即以其书室名“通志堂”命名。是书汇集唐、宋、元、明以来解经之书,多为传世所罕见者,为研究经学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