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突
即“拔都鲁”。
即“拔都鲁”。
西突厥汗国官名。与俟利发共议国事。
五代燕山(今北京西南)人,初名操,字昭远。一说名哲,字元英,又作宗成,道号海蟾子。后梁乾化初,刘守光称燕帝,任为相。素喜性命之说,钦崇黄老之学,见守光妄大,托疾辞印求道,隐居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南)。元
元代诸王封号,授兽纽金印。延祐二年(1315),仁宗次子兀都思不花受封。
官署名。清代内阁所属办事机构。掌拟、缮汉文票签,撰拟制、诏、诰、敕、祝文、赐谥号、封号等御制文字,缮写御制诗文集、宫殿匾额、楹帖、碑文,登录“外纪簿”等事。设汉侍读二人,汉中书二十七人,供事四人。此外
年号。(1)西汉武帝年号(前140—前135)。凡六年。中国封建皇帝年号始起于此。据后人考定,建元年号为元鼎年间追命。近年来据称发现有“建元”字样的器物,并由此推断,建元年号应为原有,并非追命。(2)
书名。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敕修,二十八卷。分祭器、代器、冠服、乐器、卤簿和武备六类。绘制器物图形,并加说明。有清刻本。
1619—1679明末清初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字鄮山(亦作茂三、茂山),号躄堂。明诸生。明亡后,为僧,旋以母在返俗。康熙时拒荐博学鸿词科。善诗,工书画。书法欧阳询、褚遂良;画枯木竹石,自抒胸臆,萧然
官名。清末派驻外国的官员。光绪十三年(1887)始置。从五品,奏补。掌领事馆事务,保护华侨。辖二等通译、二等书记各一人。
隋开皇九年(589)改汝南县置。治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为江夏郡治。唐至清先后为鄂州、武昌路、武昌府、湖广省、湖北省治。1912年改为武昌县。
进士及第后题名碑石。源于唐代新进士放榜后的雁塔题名,至宋始为定制。自宋元至明清,殿试榜发后,皆建碑于国子监,新科进士依甲第先后,刻姓名、乡贯于碑。宋代进士题名碑今不存。今存最早进士题名碑为三座元代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