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怒族

怒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因居地不同,有怒苏、阿怒、阿龙、若若等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碧江、福贡、贡山、兰坪及维西等县,人口27190人(1990年)。系澜沧江和怒江的古老居民,其先民唐代史籍称卢鹿蛮(乌蛮七部之一),隶属于南诏政权。元称路蛮,属丽江路。明清以来一直受丽江纳西木氏土官、察瓦龙藏族土官、喇嘛寺院及兰坪菟峨白族罗姓土官的统治。使用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方言差异甚大,无文字。生产以农业为主,狩猎次之。旧时崇拜图腾,信万物有灵,部分信仰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火葬、土葬兼行,有氏族及家族的公共墓地。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制,一些地区还保留诸如亚血缘族内婚、转房制等原始婚姻的残余。行父子连名制,依父系计算世系。解放前除兰坪及部分散居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外,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原始公有、伙有共耕和个体私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态。民主改革后,实现了民族平等,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原始公社制残余,兴修水利、驿道,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均有所发展。

猜你喜欢

  • 郑玄

    127—200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字康成。经学家称后郑,以与“先郑(郑众)”相别。少为乡啬夫,有志于学,遂入太学受业。从京兆人第五元先习今文京房《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

  • 张体顺

    十六国时人。西凉李暠用为右司马,迁宁远将军、建康太守。李歆时,任左长史,屡谏勿与北凉决战。嘉兴四年(420)李歆拒谏出战,遂为北凉所灭。归北凉后,为奉常。

  • 遍照金刚

    即“空海”。

  • 司玄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典命下大夫属官,后改典命为大司礼,遂隶大司礼,保定四年(564)改大司礼为礼部,又为礼部下大夫属官。掌国内道士、道观事务。正二命。下设司玄下士以佐其职

  • ①一作翟,通假作易。古族名。先秦时分布在北方,以游牧为业。《礼记·王制》谓:“北方曰狄。”《国语·晋语》:“当成周者……北有燕、卫、狄……。”春秋时之狄,包有赤狄(《左传·宣公三年》)、白狄(《左传·

  • 乏徭

    罪名。指应征服役而中途逃亡的违法行为。《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规定,如应征服役者“已阅及敦(屯)车食若行到繇(徭)所,乃亡,皆为‘乏徭’”。

  • 学案小识

    即“清学案小识”。

  • 提举圉牧所

    官署名。金泰和二年(1202)置,设于地方的畜牧机构,隶各路统军司。河南东路、河南西路、陕西路提举圉牧所皆设提举、同提举官,山东路仅设提举职。

  • 连平州

    明崇祯六年(1633)置。以攻九连山义军获胜得名。治今连平县(元善镇)。辖境相当今广东连平、河源、和平等市县地。属惠州府。1912年废,改本州为连平县。

  • 制置三司条例司

    官署名。宋神宗于熙宁二年(1069)二月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设立此司为主持变法机关,筹划与制定新财政经济政策,改变旧法,颁布新法,由王安石与知枢密院陈升之兼领。曾颁布淮、浙、江、湖六路均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