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律管

律管

以管的发音来调校音高的标准器,简称律。按制作材料分,有竹律、铜律、玉律;按用途分,有竽律、笛律等。该标准器为多管制,一管一音。其起源甚早。据《吕氏春秋·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在昆仑山的山谷中取竹“生空窍厚匀者,断两节间”,制成十二筩。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史记·律书》载:“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汉蔡邕《月令章句》说:“律者,清浊之率法也。声之清浊,以律长短为制。”自汉代起,律管的长短、圆径多有规定。明朱载堉制“倍律”、“正律”、“半律”三组三十六支律管,作出了系统的管口校正数值。参见“管口校正”。

猜你喜欢

  • 尼雅遗址

    新疆古代遗址。在今民丰北尼雅河古道沿岸。屋宇、佛塔、树木零星散布,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2公里,无城垣。曾遭斯坦因多次盗掘。出土大量佉卢文简牍、汉镜、汉锦、毛织物、五铢钱、司禾府印、鄯善郡尉印泥、木器

  • 木夹

    古书牒。唐宋时,各地官府传递公牍或书信,皆用两漆板夹系文书,刻字其上,谓之木夹,犹今之信封。南诏、大理地方政权亦用之。元、明、清时,云南土司以木刻传递号令,盖木夹之遗意。

  • 解散髻

    南朝时流行发式之一。传为南朝齐王俭所倡。其位虽至侍中、尚书令,又领国子祭酒,然朝廷实权却落入寒素茹法亮等人之手。于是作解散髻,斜插帻簪,以寄忿激之情。自是朝野慕之,相与仿效。

  • 仆散七斤

    仆(僕)即“仆散端”。

  • 奴都赤

    又译嫩秃兀赤、侬独赤。《元朝秘史》汉译“管营盘的”。经始牧地官员。蒙古语“奴都”即“农土”,指牧地、封地、疆土。“赤”言“者”,意谓执掌某事之人。

  • 利川县

    清雍正十三年(1735)以施南土司及忠路、忠孝、沙溪等土司改土归流,于官渡坝置县,隶施南府。即今湖北利川市。1986年改市。

  • 粤民御(禦)夷录

    书名。清梁应时辑。稿本。作者在道光末年广州反入城斗争中为高第街团练之首事。是书辑录有关文件十篇,包括地方政府札谕、团练领导人名单、公结及致英人书信等,反映了当时反侵略斗争的一个侧面。

  • 邓实

    1877—?广东顺德人,字秋枚,以字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上海创办《政艺通报》、《国粹学报》,宣传排满和研究国学。辛亥革命后致力于收藏,鉴赏古今名人书画。编有《风雨楼丛书》等。

  • 脱因

    元代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源于汉语道人。元代文献中音译作“脱因”或道人,义译和尚。

  • 步帅

    见“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