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弢园文录外编

弢园文录外编

书名。清王韬著。十二篇。系著者客居香港时(1862—1882)所作。光绪九年(1883)出版。自谓“外编者,因其中多言洋务,不欲入于集中也”(自序),以与“内编多言性理学术”(《弢园著术总目》)有别。于西欧各国时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多有论述,而于变法自强、兴利除弊言之尤详。认为天下事久而必变,变化之道,“以欧洲诸大国为富强之纲领,制作之枢纽”,破“因循”、“苟且”、“蒙蔽”、“粉饰”、“贪罔”、“虚矫”之弊(《变法》中)。所谓“洋务”,其要“首在借法自强”(《洋务》下)。谓“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二曰民主之国,三曰君民共主之国”,而以“君民共主”之政体于中国最相宜(《重民》下)。指出洋务派所谓“自强新政”实袭“西法”之“皮毛”,故“终不能一旦骤臻于自强”(《变法》上)。然又谓“孔之道,人道也。人类不尽,其道不变”(同上)。说明尚未完全摆脱“器可变,道不可变”之传统思想之束缚。

猜你喜欢

  • 跳神

    萨满教最普遍的活动仪式之一。司祝名“萨满”,有男有女。清代皇室、宗室、觉罗之家,用女萨满祈福、求子、去疾。施术时,由萨满讽经、击鼓于神前,激昂迷惘,以至“神灵附身”,继而且歌且舞,以言凶吉。神秘仪式和

  • 仓法

    全称诸仓乞取法。宋代特别法之一。神宗以前,吏人一般不给俸禄。熙宁三年(1070),因京师诸军粮仓吏人任意克扣军粮,神宗命三司定出约束十条,给仓吏俸禄,严厉处罚请托、勒索。其后,朝廷各司和监司各州吏人普

  • 右车骑将军

    官名。东汉末及三国蜀后主时均曾分置车骑将军为左、右,为领兵武职。

  • 菌说

    篇名。近人章炳麟著。原为《儒术真论》之附录。光绪二十五(1899)发表于《清议报》。自称“不知原始,不能反终,故列《菌说》”。从细菌分析入手,考察生命、物种和人类起源与进化。认为细胞为“生命之本”,“

  • 营缮司

    官署名。(1)营缮清吏司之简称。(2)清末民政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原工部营缮清吏司改设,归并巡警部警保司工筑科。掌督理本部直辖土木工程,稽核京外官办土木工程及经费报销,保存古迹,调查

  • 春谷(榖)县

    西汉置。治今安徽繁昌县西北。属丹阳郡。东晋简文帝郑太后讳“春”,孝武帝改为阳谷县,旋废入繁昌县。

  • 文庆

    ?—1856清满洲镶红旗人,费莫氏,字孔修。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十六年(1836)任户部侍郎。次年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后历任吏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兵部尚书。咸丰五年(1855)复为军机大臣,寻授

  • 盛京内务府

    官署名。清顺治元年(1644)设。负责盛京(今沈阳)陵园、祭祀管理及其他事务,以盛京包衣三旗置佐领三人管理。乾隆十七年(1752)设总管大臣一人,盛京将军兼,下设佐领、骁骑校、主事等职官。所属机构及主

  • 游美学务处

    清宣统元年(1909)由外务部、学部奏准在北京设立。设总办一人,会办二人,庶务长一人,中英文文案各二人。主管考选学生、建设学堂,选任游美学生监督及内外各处往来文件,并管理经费等事。

  • 副使道

    官名。清初于各省按察使司设副使,分巡一定地方,掌理刑名,为分巡道。以原职官秩分别系按察使副使衔,凡由掌印给事中、知府补授之道员,即称为副使道,秩正四品。乾隆十八年(1753),废按察司副使衔,副使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