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府尹

府尹

官名。掌府政之长官,多设于京城府及陪都府。唐自开元元年(713)起陆续置于京兆、河南、太原及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等府,各一人,从三品。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寡。属京兆、河南、太原府者,以府设牧为主官,尹则通判府务,牧缺尹则代行其事。宋代设于京城开封府、临安府及陪都河南、应天、大名府等。一般以亲王担任,不常置,实际上常以权知府事或知府事为长官。辽代南面官中五京留守司设,称某京留守行某府尹事。金代大兴府及诸府均设一员,正三品,掌宣风导俗、肃清所部,总判府事。另诸京留守司及诸总管府,则由留守、都总管兼领府尹,亦正三品。元代地方散府设府尹或知府,府尹又可称为知府。正四品。江南兼管内劝农事,江北另兼诸军“奥鲁”。明代于顺天府、应天府各设一人,正三品,掌京府之政令。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农民政权在襄阳将所占领之地的知府改为府尹,其职掌仍因袭明朝。清代于京师顺天府及盛京奉天府各设一人,正三品,总判府事。地位犹如各省巡抚,可直接向皇帝奏事。又,郑成功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收复台湾后,置承天府,设府尹掌一府之政令。

猜你喜欢

  • 郑声公

    ?—前462春秋末战国初郑国国君。公元前500—前462年在位。名胜。郑献公之子。继献公即位。曾攻宋,围宋雍丘(今河南杞县)为宋所败。后晋荀瑶率师伐郑,郑驷弘求救于齐,齐兵出,晋军闻之而退。

  • 宜侯夨簋

    西周康王时的青铜器。1954年于江苏丹徒县(今市)烟墩山出土,通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腹深10.5厘米。四耳,高圈足。腹部饰涡纹间夔纹,圈足饰夔纹。内底有铭文,现存一百十八字,大意是:周王

  • 万全都指挥使司

    明宣德五年(1430)置。治宣府卫(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内外长城间的赤城、怀来以西,怀安、阳原以东地区。位于京师门户居庸关外,为防卫京畿重地。在开平、兴和等卫所徙废之后,其地位尤为重要,分

  • 榆林府

    清雍正八年(1730)于明榆林卫地置。治榆林县(今市)。属陕西省。乾隆后辖境相当今陕西横山县、佳县以北,长城以南地。1913年废。

  • 五伯

    即“五霸”。

  • 棫林

    ①西周郑国都城。即今陕西华县。《史记·郑世家》司马贞索隐:“郑,县名,属京兆。秦武公十一年‘初县杜、郑’是也。又《系本》云:‘桓公居棫林,徙拾’。宋忠云‘棫林与拾皆旧地名’,是封桓公乃名郑耳。至秦之县

  • 医述

    书名。清程文囿辑。文囿,字观泉,号杏轩,安徽歙县人。此书系作者将平素摘录医书汇编而成。遵孔子“述而不作”之意而名。成书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于道光六年(1826)。十六卷。卷一至二为“医学溯源

  • 台北府

    清光绪元年(1875)置,治淡水县(今台北市)。辖境相当今台湾新竹、宜兰以北地区。二十年为台湾省会。次年即为日本占领,改置台北县。二十七年废县设台北厅。

  • 罕父黑

    罕一作宰。春秋末年人,名黑,字子索,或作子黑。孔子学生。

  • 司药

    ①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食局,掌方药。唐代沿置,改为正六品。宋、金及明初悉如唐制。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②官署名。明代女官尚食局所领四司之一。洪武五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