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布噜克巴

布噜克巴

藏文音译,本义指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一分支。十七世纪中有僧人阿旺南杰(1594—约1651)因与西藏藏巴汗王室不睦,1616年自西藏南下,至今不丹,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阿旺南杰卒后,由摄政代理国政,扩大版图,清代文献遂以“布噜克巴”称之。康熙十四年(1675)与锡金发生冲突,五世达赖助锡金,以大军攻入不丹,后双方媾和于帕里。五十三年拉藏汗攻不丹未遂。后内部两派争权,雍正八年(1730)颇罗鼐助一派,出兵攻入不丹。十一年驻藏大臣应请求,派员与颇罗鼐所差噶仑入不丹劝和。此后,不丹与西藏关系和睦。十九世纪中内部分裂,政出多门。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统一于沃坚汪秋(1907—1926年在位),是为不丹王国第一任世袭君主。

猜你喜欢

  • 摩尼教

    亦名末尼教、牟尼教、明教。波斯宗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吸收佛教、基督教、祆教等思想,倡导“二宗三际”说。二宗指光明与黑暗,二者为善与恶的本原,主张“弃暗从明”;三际即初际、中际和后际,指光明与

  • 新衣库

    官署名。北宋置,掌收受锦衣、杂帛衣服及礼仪所需衣物。设监官二人,以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监门官二人,以三班使臣充任。咸平四年(1001),以受纳衣服库并入,始兼掌诸司丁匠及诸军所需衣服。熙宁四年(107

  • 交盘

    见“交代”。

  • 科举

    隋唐以来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名。隋文帝以九品中正制为贵族垄断,百弊丛生,乃废之,并于开皇七年(587)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士。炀帝时始置进士科。通过各科考试,合格者可录用为官。唐

  • 筹藏刍议

    书名。清末姚锡光辑。一册。是书辑录清末规划川藏说帖、练兵处条议及赵尔丰、联豫奏疏等而成,起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迄三十三年夏,凡说帖、奏折七件,川滇青藏里距高度表四,青藏山口表三,末附《后藏札什

  • 吴道子

    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性聪慧。学书于张旭、贺知章,不成,改攻丹青。事韦嗣立为小吏。居于蜀,审知蜀道风光,乃变山水画之体,咫尺千里,自成一家。年甫弱冠,已有画名。曾官瑕丘尉。玄宗召入内供奉,改

  • 福清州

    元元贞元年(1295)升福清县(今市,属福建)为州。属福建路。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

  • 甲午战争

    见“中日甲午战争”。

  • 汴梁

    开封府的别称。开封在战国时为魏都大梁,后世相沿习称该地为大梁,简称梁。隋唐时于此置汴州,简称汴。金元以后合称为汴梁。元置汴梁路治此。

  • 庆远南丹安抚司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庆远府置庆远安抚司,十六年改为庆远路,大德元年(1297)改置庆远南丹安抚司。治宜山县(今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环江、河池、南丹、天峨、东兰、凤山、巴马、忻城和贵州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