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尚书都令史

尚书都令史

官名。东汉时尚书有令史二十一人,分隶各曹办事。三国魏时员数愈增,遂置都令史以总之,为令、仆、左右丞之属吏。晋有尚书都令史八人,秩仅二百石,为令、仆、左右丞的属吏。十六国南燕及南朝宋、齐均置八人,权任虽重,而用人常轻。梁减为五人,称五都令史,始改用士人,位视奉朝请。北朝沿设。北魏、北齐从八品上。隋改都令史为都事。

猜你喜欢

  • 筇竹寺白话碑

    元代白话圣旨碑之一。碑在今云南昆明市筇竹寺大殿右壁,保存完好。为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所颁圣旨。碑正面为汉文,文二十行,正书。碑之行文体例与一般元代白话圣旨类似,碑阴为蒙文,文二十行,碑额为八思巴

  • 水底鸣雷

    一种触发水底沉雷。明时使用。将雷放密闭的大缸内,沉于水底,上横绳索,置水面下一二寸处,并与雷体内发火装置相连,敌船触绊索,火发雷炸以击船。

  • 三光

    天文学名词。(1)日、月、星辰。《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2)日、月、五星。《史记·天官书》:“衡,太微,三光之廷。”司马贞索隐:“太微,天帝南宫也;三光,日、月、五星也。”(3

  • 晋三卿灭知瑶

    战国初期,晋国知氏、赵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六卿执政。晋出公十七年(前458),知瑶与赵、韩、魏共灭范氏、中行氏,专国政。四卿中唯知氏最强,恃势骄横。晋出公二十年,知瑶索地于韩、魏、赵。韩、魏与

  • 静室令

    官名。晋代置。在大驾卤簿中领先开道。

  • 毛澄

    1461—1523明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字宪清,号白斋,晚号三江。弘治进士。授修撰,与修《会典》。正德十 二 年(1517)官至礼部尚书。世宗即位,以议大礼忤帝意,嘉靖二年(1523)致仕归,途中

  • 典祠令

    官名。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264)置,为诸王、公、侯、伯、子国属官。两晋、南北朝沿置。梁制,王国置者依国主地位高低,自流外五班至流外一班,其他则自选补。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九品上,北齐同。

  • 萧庆衍

    ?—1890清湖南湘乡人。咸丰三年(1853)由武童投效湘军。五年起随湘军至江西、湖北、安徽等地镇压太平军,积功累迁至参将。八年率部参与攻陷九江府城,擢副将。次年加总兵衔。十年会同副都统舒保攻陷湖北德

  • 卫惠公

    ?—前669春秋时卫国国君。先后在位二十一年(前699—前697年;前686—前669年)。名朔。卫宣公少子。因宣公听信其母之谗言,废太子伋后,得以继位。即位三年,诸宗族公子不服作乱,乃出奔齐。诸公子

  • 只哈赤

    蒙古语,意为渔人。指蒙、元时期宫廷、投下捕鱼人户及掌管渔务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