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寄居官

寄居官

官场用语。又称私居官。宋代官员不以客居及本贯土著,皆称为私居、寄居官。意指有官者,本朝廷仕宦之臣。

猜你喜欢

  • 宣统帝

    1906—1967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氏,名溥仪,字浩然。年号宣统。光绪帝侄,醇亲王载沣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岁即帝位,由其父摄政。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仍居清宫,享受民国临时政府议定

  • 部推

    明代选官制度。京官太常卿以下官职空缺,多由吏部推举,再加任用。京营大号头官以上军官,则多由兵部推举。

  • 舆尉

    官名。春秋时晋国置。(1)军吏“上军尉”的别称。《国语·晋语七》:“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韦昭注:“舆尉,上军尉也。”(2)县属主持军赋的官员。《左传·襄公三十年》:“赵孟问其县大夫,则

  • 宁远军

    唐方镇名。乾宁四年(897)升容管观察使置,治普宁(今广西容县)。领容、白、禺、牢、绣、党、窦、廉、义、郁林、岩、顺、藤等十三州,约当今广西藤县、贵港、横县、浦北、合浦以东地区及广东信宜市。唐末为庞巨

  • 阿利国

    1809—1897一译阿礼国。英国外交官。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来华,历任英国驻厦门、福州、上海领事。二十八年借口青浦教案,威逼清政府“惩罚”中国粮船水手,扩充上海英租界。咸丰三至四年(1853至

  • 皮部

    中医术语。即十二皮部,是中医经络学说的组成部分。指经络系统中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应于人体表皮的部位。《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故称。

  • 混补法

    宋太学招补新生的一种考试方法。各地士人,经原籍给公据,召到保人,不论有无学籍,皆可参加太学入学考试,考本经大义一场,合格后即补外舍生,称混补法。自淳熙四年(1177)起,以应试者太多,改行*待补法。宁

  • 水母虾目

    或作水母目虾。一种海洋生物共生现象。水母无目,不知避人,而所寄居之虾见人则惊,水母因亦没入水中。此名初载东汉《越绝书》:“水母虾目,南中人好食之。”唐代对此共生现象有记载。刘恂《岭表录异》卷下:“水母

  • 斋文

    宋制,每逢有关节日或遇天灾,在著名佛寺举行祭祀仪式,由翰林学士或地方官起草奏章表文,献给神佛。一般用四六句文体。有时亦称水陆道场文词为斋文

  • 龙驹河

    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金史·叛臣传》:正隆六年(1161)契丹西北路将撒八叛,谋归西辽,“乃率众沿龙驹河西出”,即此。